欢迎访问农村医药网官方网站!
健康科普
血脉通畅:中医保护心脑血管的锦囊妙计
时间:2024-07-15 09:17:26   来源:   浏览量:
心脑血管疾病是指心脏和大脑的血管系统发生的各种疾病,包括冠状动脉疾病、高血压、脑卒中和心脏病等,通常是由于血管壁的硬化、血液粘稠度的增加以及血管内斑块的形成等因素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个人健康和社会经济都造成了巨大的负担。
而中医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理论体系,能通过草药、针灸、按摩(推拿)、太极拳等非手术性的治疗手段来调整患者的身体状况,可以作为西医治疗的补充或替代。
 
哪些人容易出现心脑血管疾病?
1、吸烟人群
尼古丁和其他有害物质在烟草中,它们会刺激小血管而导致血管痉挛收缩,血流量减少,血流速度减慢,这可能导致血管营养障碍,导致血管内膜增生、肥厚、弹性降低、血栓形成、血管腔闭塞。长期吸烟者更容易出现动脉粥样硬化,从而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2、肥胖人群
肥胖会增加体内器官的负担,减少运动量,增加脂肪含量,这些都是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体重指数增高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冠心病事件的发病率随体重指数的上升而增高。
3、长期熬夜的人群
熬夜会使身体处于应激状态,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增加心脏负担,长此以往可能导致心脏肥大、心律失常等问题。此外,熬夜还会影响脑部的血液循环,导致脑部缺氧,增加脑卒中的风险。
4、有家族遗传史的人群
研究表明,如果家族成员中有人患有心脑血管疾病,那么其他家庭成员患相同疾病的风险会增加。例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脑血管疾病等都与遗传有一定关系。而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就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导致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代谢异常,表现为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高,且早早出现老年环或身体多部位特征性黄色瘤,早发冠心病。
 
除了上述的人群,中老年人、长期久坐不动缺乏锻炼者、有基础疾病者、不健康饮食人群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多发人群,在日常生活中都应更加注意调理。
 
中医的预防、调理方式
1、中医药物治疗
中医药物治疗是使用中草药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常用的中药材包括丹参、黄芪、当归、川芎等,它们被认为具有活血化瘀、补气养血、降脂减肥的功效。此外,还有一些复方制剂如通心络、脑心通等也是常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
2、针灸和康复疗法
针灸是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刺激身体的特定穴位来调节身体机能。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针灸可以帮助缓解疼痛、改善睡眠和情绪状态。
康复疗法,如太极拳和步行疗法,也被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康复过程中。这些活动有助于提高患者的体能和心血管功能。
3、推拿
推拿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通过手法和技巧对身体进行按压和摩擦,旨在促进气血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和疲劳。在中医理论中,气血畅通被认为是维持身体健康的关键,而推拿被认为可以帮助调节气血,从而对心脑血管疾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对于心脑血管疾病,风池、风府等穴位是常用的推拿部位,它们可以帮助活血化瘀,缓解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推拿可能有益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但它不能替代专业的医疗治疗。在进行任何形式的治疗之前,患者应该咨询医生或专业医疗人员的意见。
4、食疗心脑血管疾病在中医中被视为气血运行不畅、痰湿阻塞经络所致。中医食疗强调通过调整饮食习惯来达到预防和治疗的目的。中医推荐的心脑血管疾病食疗方法有:
菊楂茶:菊花和生山楂一起煎煮或用沸水冲泡,饮用适量。
粗粮杂粮:中医认为小米有益于肾脏,可以养心安神。
葛粉面条:葛粉和荆芥穗、淡豆豉一起煮成面条,具有解热生津、祛风开窍的功效。
大枣粳米粥:大枣和粳米一起煮成粥,加入冰糖调味,适合心悸怔忡者。
莲子粳米粥:莲子和粳米一起煮粥,适合气短者。
 
中医的调理方式虽多,但不能够用于替代专业药物治疗。采用中医疗法治疗前建议先咨询专业医生。
李媛/承德县医院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版权所有:农村医药报网

蒙ICP备16001043号-3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8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