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农村医药网官方网站!
健康科普
当高血压患者遇上心衰,如何合理用药?
高血压和心力衰竭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这两种疾病常常相伴而行,高血压控制不佳可导致心力衰竭,心力衰竭也会加重高血压病情,形成恶性循环。当高血压患者不幸罹患心力衰竭时,临床用药就成为了一大难题,如何权衡利弊,合理使用药物,稳定病情,改善预后,是每一位医务工作者和患者朋友都应该重视的问题。
一、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特点
高血压是心力衰竭的主要病因之一,据统计,高血压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风险是正常人群的2-3倍。高血压可通过以下几种机制导致心力衰竭:第一,长期高血压可导致左心室肥厚,心肌纤维化,舒张功能下降;第二,高血压使外周血管发生重构,血管顺应性下降,外周阻力增加,回心血量减少,进一步加重心脏前后负荷;第三,高血压易引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加速心肌缺血坏死,最终导致心力衰竭。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往往病情较重,预后不佳,需要综合考虑高血压和心衰的病理生理特点,进行个体化的精准用药。
二、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常用药物及其注意事项
1.ACEI类药物
ACEI类药物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培哚普利等,可降低心肌重构,改善心功能,延缓心衰进展,是治疗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的一线用药。使用ACEI类药物需注意:起始剂量宜小,缓慢加量,以防止血压骤降;密切监测血钾、血肌酐水平,以免高血钾、肾功能恶化;合并主动脉瓣狭窄、双侧肾动脉狭窄者禁用。ACEI类药物可能会引起咳嗽、血管性水肿等不良反应,如果患者不能耐受,可改用ARB类药物。对于合并糖尿病肾病、慢性肾脏病的高血压心衰患者,优先选用ACEI或ARB类药物,可延缓肾功能恶化,改善远期预后。
2.ARB类药物
ARB类药物如缬沙坦、厄贝沙坦、替米沙坦等,具有与ACEI类相似的心脏保护作用,且耐受性更好,可作为ACEI类药物的替代选择。使用ARB类药物需注意:定期监测血压、血钾、肾功能等指标;严重主动脉瓣狭窄、高血钾患者禁用。ARB类药物与ACEI类药物联合使用可进一步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但需警惕血压过低、肾功能恶化等风险。对于合并房颤、心肌梗死后的高血压心衰患者,ARB类药物可作为优先选择,以期获得更好的临床获益。
3.利尿剂
利尿剂如呋塞米、托拉塞米、布美他尼等,可消除体内过多水钠潴留,减轻心脏负荷,是改善急性心力衰竭症状的首选药物。使用利尿剂需注意:注意平衡利尿剂量,既要达到利尿减负荷的目的,又要防止过度利尿导致血容量不足、电解质紊乱;合并肾功能不全、低钠血症、低血压者慎用。利尿剂的长期大剂量使用可能会导致低血钾、低血镁、代谢性碱中毒等不良后果,需定期监测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对于难治性心力衰竭,可联合使用袢利尿剂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以增强利尿效果,改善预后。
4.β受体阻滞剂
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卡维地洛等,可降低交感神经活性,减轻心肌耗氧量,延缓心衰进展,改善长期预后。使用β受体阻滞剂需注意:起始剂量应小,缓慢加量;心率<55次/分、收缩压<90mmHg、严重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支气管痉挛者禁用。β受体阻滞剂可能会加重心力衰竭症状,如乏力、气促等,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于射血分数降低的收缩性心力衰竭,β受体阻滞剂是核心药物,可降低猝死风险,延长生存期。
5.地高辛
地高辛可增加心肌收缩力,改善心力衰竭症状,但可致心律失常,临床应严格把握适应证,定期监测血药浓度。使用地高辛需注意:不宜与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联用;中毒剂量可引起恶心、呕吐、视力障碍等不良反应。地高辛毒性与血药浓度密切相关,治疗窗窄,需谨慎使用。老年人、肾功能不全者地高辛代谢延迟,更易蓄积毒性,需减量或延长给药间期。一旦出现中毒症状,应立即停药,予对症支持治疗。
综上所述,对于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用药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综合权衡降压、利尿、强心等多方面因素,及时调整药物种类和剂量,并加强全程管理和随访。只有遵循循证医学证据和个体化原则,坚持“有的放矢、标本兼治”的用药策略,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的临床获益,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改善远期预后。
勾建齐/唐山弘慈医院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版权所有:农村医药报网

蒙ICP备16001043号-3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8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