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贴上“互联网医疗”标签、同时又被称为“连锁中医第一股”“中医医疗服务第一股”的固生堂,将于10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交易。根据固生堂最新披露的信息,此次IPO融资额为8亿港元。根据医药行业权威咨询机构弗若斯特沙利文的分析,中国中医大健康市场今年将突破万亿元人民币。和这一数字相比,8亿港元融资额并不大,但市场似乎嗅到了固生堂欲领跑万亿市场的“野心”,多家一流投资机构重仓参与。
固生堂为何能引发如此关注?资本市场对于中医药振兴发展意味着什么?中医药究竟如何走向世界……围绕上述问题,固生堂创始人、董事长涂志亮日前在北京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专访时说:“固生堂多年来的发展壮大,离不开一个‘和’字。固生堂上市后,将继续顺应政策与发展大势,依托国际化的资本市场,坚持以‘和’谋求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为相关各方带来更多增加值,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
图为涂志亮接受专访。方悦 摄
以下为访谈实录。
《经济参考报》:在中外资本市场,医药健康板块都以药企为主,医疗服务机构上市者屈指可数。更何况,相较于国内A股市场,香港主板是国际市场,对中医药还较为陌生。因此,固生堂能在香港主板IPO并获得市场高度关注,殊为不易。您认为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
涂志亮:中医药学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护佑中华民族不断繁衍壮大。可惜的是,近代以来旧中国积贫积弱,中医药地位受到严重削弱,甚至一度面临生存危机。新中国成立后,中医药重焕生机。尤其是十八大以来,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在健康中国建设、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中国优秀文化代表的中医药,也让世界人民越来越多领略到了它的迷人魅力。2015年屠呦呦因青蒿素获得诺贝尔奖,尤其是近两年中医药在抗击新冠疫情中的优异表现,让世界上更多人认识到了中医药的独特优势和重要价值。这个“更多人”,无疑包括国际资本市场中的众多投资者。
上述历史与现实大背景,我想是首要的、根本的因素。除此之外,固生堂一直以来的发展,坚持顺应中医药政策导向,也是重要因素。
《经济参考报》:如何理解顺应了政策导向?
涂志亮:先看一组数据。固生堂此次IPO前三年,2018年至2020年营收分别为7.26亿元、8.96亿元、9.25亿元(人民币),复合年增长率为12.9%。2021年上半年取得收入5.98亿元,同比大幅增长78.1%。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在中国所有同时拥有线下及在线医疗服务网络的私营新中医医疗健康服务提供商中,固生堂排名第一。
如果固生堂的发展与政策导向不一致,与政策没有形成合力,很难想象能取得如此成绩。比如,多年来,国家一直支持中医医疗机构连锁化经营,与互联网融合发展。2019年10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更明确强调,要“大力发展中医诊所、门诊部和特色专科医院,鼓励连锁经营”,“鼓励依托医疗机构发展互联网中医医院”,“推动开展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和远程医疗服务”等。
固生堂于2010年成立伊始,就秉持“连锁化、集团化、规模化、品牌化”理念,坚持以中医疗效为核心,将新中医与现代医疗手段结合,开发和运用一体化云HIS系统,建设了集中采购管理系统和覆盖上游采购到下游配送的纵向一体化供应链,为患者打造了一个整合线上线下业务、覆盖全生命周期和全场景健康管理的“OMO”新中医平台。目前,公司拥有及经营42家医疗机构,覆盖全国11个城市,遍及华南、华北及华东地区。
现在,中医师通过固生堂APP,可对患者进行回访、疾病管理、实时沟通以及远程诊疗。
又如,固生堂积极践行国家大力倡导的构建分级诊疗格局、推进医师多点执业、医疗联合体建设等,先后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第一附属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曙光、岳阳医院及上海市中医医院共建医联体或进行专科合作,将国医大师、省市级名老中医请到基层门诊,为患者提供更便利、更省钱的中医服务,有效打通了看病的“最后一公里”。为有效分散医生多点执业风险,固生堂自2016年10月开始,还携手平安保险为执业医师购买医疗责任险,有效保证了三甲医院专家的积极性,提升了合作效率。
截至2021年6月30日,固生堂医疗服务网络执业的医师超过19000名,其有7794名主任医师及副主任医师。尤应关注的是,共有4名国医大师在固生堂出诊,这在全国私立中医医疗机构中排名第一。
再如,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是中医药振兴发展之本,国家对此高度重视,并出台了多项政策予以支持。在这方面,固生堂进行了长期的探索。一方面,固生堂先后与广州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河南中医药大学等高校,建立百万奖学金计划,创新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源源不断的生力军;另一方面,固生堂在实践中坚持探索“合伙人制”,以丰厚的薪酬激励、创业干事的氛围留住优秀中医药人才。
《经济参考报》:看来,固生堂在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忠实贯彻了中医“和”的理念,“和”于大势、“和”于政策,所以才有了今天的成绩。
涂志亮:的确如此。自古以来,就有“医易同源”之说。“和”是中华文化智慧的集中体现,与中医整体观、平衡观、辨证论治等思想高度一致。固生堂的发展壮大,离不开一个“和”字。除了“和”于大势“和”于政策之外,固生堂还要“和”于投资者。
就以这次IPO来说,固生堂股票定价区间为25.8港元至29港元,对应市盈率为20至22.5倍。这与港股、A股市场医疗板块五六十倍、七八十倍的市盈率相比,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价格。
我们为什么不定一个更高的价格?不是不可以,而是没必要。一方面,固生堂业务发展渐入佳境,现金流充沛,融资压力不大;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此次IPO要给各方投资者留下增值空间,聚拢人气心气,预留发展后劲。
这次IPO的基石投资者包括睿远基金、博裕资本、锐智资本、瑞银UBS AM Singapore四家,踊跃认购了总额约3.56亿港元的发售股份,约占发售股份的约42%。这四家机构都是精于挑选优质股投资的知名投资机构。
《经济参考报》:我们知道,您在固生堂一直倡导“三长”发展理念。请解释一下其中含义。
涂志亮:“三长”是指长期、长力、长情。长期,就是要长期专注中医药事业这个赛道;长力,即长久用力做一件难而正确的事情;长情,就是要和客户、医生专家、监管部门等有效沟通、多讲情义。
其实,和“三长”相对应的还有“三共”:共创,固生堂是我们所有员工、专家共同创业的平台;共治,固生堂由管理委员会进行日常有效治理,委员会成员来自员工、专家等各方面;共享,固生堂实行“合伙人制”,核心员工、专家可入股,共享固生堂发展成果。
“三长”和“三共”理念,都是固生堂在发展过程中贯彻中医“和”之道的具体之“术”。目前的市场效果,很令人鼓舞。比如,固生堂医保收入占比较低,2018年至2020年,通过医保结算所得收入占总收入分别为28.8%、27.9%、28.9%,均不足30%,说明固生堂的发展主要驱动力是市场化的需求。又如,2019年至2021年上半年,公司的会员回头率分别为88.2%、89.1%及87.4%,说明固生堂客户黏性很高,这部分客户是我们长期发展的“基本盘”。
《经济参考报》:您如何看待资本市场对中医药振兴发展的作用?如何看待中医药走向世界的前景?
涂志亮:这两个问题都是大文章,而且互相关联,很难几句话说清楚。先谈一下初步的思考。
首先,中医药振兴发展,既要善于发挥资本的作用,又要平衡好资本的商业利益诉求与大医精诚悬壶济世之间的关系。二者之间不是非此即彼更不是截然对立的关系,完全应该、也有可能处理好平衡好。在这一方面,历代大医先贤留下了足够的智慧,“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和而不同”“和气生财”“义利相兼”“富而能仁”等等,值得我们用心汲取认真践行。
其次,中医药走向世界,一定要有章法,比如,单纯的中药走出去比较难,可以先医后药,以医带药;有产品层面的走出去,有资本层面的走出去,还有文化层面的走出去等等,几方面相辅相成,尤其是资本层面的走出去,可以形成更大范围对中医药的认同,带动、促进产品层面和文化层面的走出去。固生堂在香港成功上市,就是资本层面的走出去,能有效利用国际资本市场的力量,从而在全球范围内进一步推动中医药的传播。同时,中医药走向世界要以我为主,要有中医药自己的标准,不能人云亦云、亦步亦趋。
最后,中医药虽然古老但绝不落后,是有独特优势、重要价值的,在很多疾病的疗效上是领先的,甚至在理念上、理论体系上是超前的。我们应充满自信,主动拥抱现代科技、拥抱市场,兼容并蓄,传承创新发展。假以时日,久久为功,中医药一定能跻身全球主流医学!
相信固生堂今后的发展实践,能更好地回答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