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农村医药网官方网站!
行业聚焦
破译“麻风”密码 这支团队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

在麻风防治科研领域蛰伏了36年之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副校长张福仁教授迎来了丰收时刻。

  在刚刚举行的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由张福仁教授作为第一完成人主持完成的“麻风危害发生的免疫遗传学机制”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这是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一次获奖。因为对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来说,这实现了该校(院)在国家自然科学奖领域“零的突破”,更意味着他们走对了路子——这是大力实施科教融合战略,坚决落实“学术提升计划”,不断加大科研投入,高度重视高水平科研成果培育而取得的重大成果。

  千百年来,人们“谈麻色变”。

  因为治疗学的进步,至上世纪末,国内外存量病人大幅度下降,许多省(市)纷纷宣布“基本消灭”麻风。但张福仁心里明白:“麻风在中国依然存在。事实上,在新世纪的第一个10年里,全国每年新发麻风病人并未减少。”数据显示:至2010年,全国仍有278个县(市)未达到“基本消灭”麻风的部颁标准。

  1985年,张福仁从医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麻风防治一线工作。自此,拉开了他与麻风战斗的序幕。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在一线临床与实验室里奔波,并苦苦寻求答案:寻找甄别麻风高危个体的手段,实现早诊断早治疗,降低直至消除麻风直接危害;找到氨苯砜反应之源,杜绝次生危害。

  2009年12月,对于张福仁来说终生难忘。他和项目组关于麻风遗传易感性研究的第一篇论文在全球医学界顶级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该研究揭示了麻风患者的天然免疫遗传缺陷,该缺陷导致麻风菌不能被宿主免疫细胞所杀灭,从而导致麻风的发生。这一发现颠覆了麻风是烈性传染病的传统观念,改写了教科书上关于麻风的定义和人类遗传学百科全书的四条内容。

  2010年,国家卫生部联合11部委发布了《全国消除麻风危害规划(2011—2020)》,其指出,麻风的传播和流行是一个国家贫穷落后的重要标志。围绕“消除麻风危害”的卡脖子难题,张福仁带领课题组,联合国内外合作者开始了科研攻关,历时十余年,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发现。

  张福仁课题组的这些重大发现包括:发现麻风发病系列风险因子,揭示麻风免疫遗传学机制,成功构建了麻风发病风险预测模型,实现麻风精准化学预防并开启了传染病遗传易感性研究的新视角;发现麻风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共有的多效性基因。这些发现提示随着麻风等慢性传染病的控制,炎症性肠病、银屑病、特应性皮炎等免疫相关皮肤病的发病率将逐年上升,这些疾病正在成为新的公共卫生问题。

  张福仁教授团队还发现了导致麻风患者发生致死性药物不良反应的“真凶”——氨苯砜综合征的风险位点HLA-B*13∶01,系统揭示了氨苯砜综合征发病机制,并成功研发出氨苯砜综合征风险位点检测试剂盒。

  相对于个人,张福仁更相信团队的力量。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基金国际合作重点项目等项目支持下,张福仁培养了一支由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家基金获得者、“863”首席青年科学家、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一批高层次人才组成的麻风防治研究团队。同时,牵头成立了国际麻风防治研究合作/培训中心,依托该中心,麻风防治的研究成果已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推广应用,以实际行动为全球麻风控制终极目标——“创造一个没有麻风的世界”贡献中国智慧。

  领奖回来,张福仁教授仍不得闲。他告诉科技日报记者:“麻风分枝杆菌陆续在九带犰狳、红松鼠、黑猩猩等野生动物体内发现,人类彻底消灭麻风病任重道远。”未来,张福仁还将为人类彻底消灭麻风贡献力量。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版权所有:农村医药报网

蒙ICP备16001043号-3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8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