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农村医药网官方网站!
行业聚焦
提升“四基” 发展安徽中药产业
时间:2022-03-24 10:48:41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浏览量:

  中药产业是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极大自主创新潜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从产业层面看,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要遵循中药产业发展规律,实现中药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

  一般来说,传统工业发展必需的基础技术、基础工艺、基础零部件和基础材料,简称为“工业四基”。具体到中药产业,笔者认为中医药基础理论、炮制工艺和技术、道地药材和中医药标准共同构成“中药产业四基”。

  笔者以安徽为例,探讨产业基础高级化对于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义。

安徽中药产业基础领域的问题

  安徽省中药材和历史文化资源非常丰富、“北华佗南新安”影响深远,拥有全国最大的中药饮片产业集群和交易额最大的中药材专业市场。

  “十三五”以来,安徽省已形成了包括中药种植、加工、流通、科研等在内比较完整的现代中药产业体系,在全国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和影响力。但从“中药产业四基”来看,安徽中药产业在产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中医药基础理论传承不足,创新不够根植于徽文化沃土的地域性中医流派新安医学,近年来面临学术思想传承受限和原创技术流失等突出问题。从道地皖药来看,其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亟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十大皖药”作为安徽道地优良品种,药用食用价值广泛,但如何用科学数据把皖药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道地性及其优势进行科学诠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基础工艺技术传承创新不够安徽省拥有全国最大的饮片集群,饮片重在炮制,如何传承传统炮制工艺、如何运用现代科技阐释炮制机理、提高炮制工艺的现代化水平并加以创新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中药工业的基础技术领域,现代化信息技术和过程控制技术的应用也还不够。

  道地药材质量良莠不齐安徽省中药材生产仍存在的问题包括:野生资源保护乏力,大宗品种和常用药材种植种子(种苗)不规范、有效成分低等问题时有发生。中药材生产以农户分散种植为主,生产方式较为落后,组织合作比较松散,中药材规范化和规模化种植水平有待提高,优质品种保护和深度开发不足。

  中医药基础标准体系不健全大宗道地皖药的药材、饮片、中成药和物流标准尚不完善,质量评价难,难以做到优质优价。安全评价、临床应用的标准也亟待研究。

以产业基础高级化引领发展

  安徽中药产业具有良好优势,但在产业基础领域也存在突出问题。“十四五”期间,安徽中药产业应抢抓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重大机遇,通过产业基础高级化引领推动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此笔者建议:

  构筑高层次平台,传承创新基础理论高位推动国家级平台建设,争创国家中医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区域中医医疗中心。围绕新安医学、十大皖药,传承精华、系统开展中医药基础理论研究,开展疑难疾病攻关、皖药道地性研究、健康新产品研发,引领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

  强化科技支撑,激发工艺源头创新组织推进一批炮制工艺申报“非遗”。传承老药工传统技艺、炮制工艺,开展中药材种植、加工等基础性技术传承创新。在安徽省科技计划项目中重点支持一批中药制药设备项目、产业化关键技术攻关项目、科技成果工程化研发和应用研究项目。实施“智能+皖药”计划,推动信息化技术集成,通过信息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推动中药产业基础工艺技术高级化。

  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提升中药材品质实施道地皖药产业示范基地提升工程,加强中药资源保护,实现永续利用,推行中药材生态种植、野生抚育和仿生栽培。实施中药农业智慧化工程,运用农业物联网等智慧化技术,强化道地药材生产过程管理,严格农药、化肥、植物生长调节剂等使用管理,分区域、分品种逐步完善中药材农药残留、重金属限量标准。实施中药材生产优化布局工程,优化皖北家种、皖西大别山特色、皖南山区中药材生产区域化布局,以龙头企业为主体,建设大宗和道地药材的规范化、规模化、产业化种植养殖基地和集聚区。

  推进中药科学监管,完善标准体系围绕道地皖药,以基础标准为突破口,加强标准创新,建立较为完善的中药标准体系。加强中药监管科学研究,支持“安徽省中药监管科学研究中心”建设。依托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安徽)基地、国家中药材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安徽)等机构,争取国家支持,筹建中国中医药标准研究院。支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以“十大皖药”为切入,建立皖药产品目录,加快构建皖药生产流通使用全过程追溯体系。

  (作者单位为安徽中医药大学)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版权所有:农村医药报网

蒙ICP备16001043号-3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8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