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组开展少数民族药用植物资源野外调查。
各族人民就地取材使用过的传统天然药材多达数百种。
为了能够更好地获取内蒙古地区少数民族药用资源信息,挖掘少数民族药物的潜在价值,“内蒙古地区少数民族药物调查与开发应用研究体系构建”项目组依托于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工作,对内蒙古地区分布的蒙古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4个民族的少数民族药资源开展了系列研究工作。
项目组系统开展内蒙古地区少数民族药资源调研整理工作。针对少数民族药资源信息分散、品种混乱、开发不足等制约发展的关键问题,开展少数民族医药文献、医药知识和用药经验抢救性发掘整理研究,形成共性研究模式,进行规范化整理。通过文献收集、走访调查、野外调查等方式对蒙古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的少数民族药资源种类、分布、蕴藏量、主治疾病、入药部位和用药方法等内容进行了全面的详细调查,摸清了内蒙古地区少数民族药用植物资源家底。
项目组将少数民族医药的原创思维和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把多学科的理论技术和实践操作应用于4种少数民族药的创新研究中。蒙药是少数民族药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组选取了功效显著、临床常用、应用范围广的达格沙类(多叶棘豆)、巴沙嘎类(瞿麦)、地格达类(肋柱花)等具有代表性的蒙药材品种,开展基原品种考证,对植物化学成分、质量控制、药效物质基础、药理作用等进行研究,明确了代表性药材的正确基原、生物活性成分、质量控制指标、药理药效作用等内容,阐明了代表性蒙药品种的传统疗效—化学成分—药理作用间的相关性及内在规律,创建了集“品—质—性—效—用”于一体的少数民族药开发研究技术体系。
项目组在获取内蒙古地区少数民族药物资源信息和基础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建立了蒙古黄芪等药用植物的种植栽培技术,并在贫困地区推广应用;对临床常用且疗效显著的一些蒙药品种进行了院内制剂的创新研制和二次开发,研制了以草乌、红花、旋覆花、角茴香等蒙药材品种为主要成分的毛勒日-达布斯-4汤、壮伦-5汤、辛木兴-6丸等121个蒙药制剂,在内蒙古5所蒙医医院和1家蒙药厂推广应用,共创造了1.3亿元的经济效益,其中库伦蒙药厂生产的扎冲十三味丸等10个蒙药制剂的产值就达到了9880万元。
项目的实施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出版专著9部,发表论文23篇,获得8项授权发明专利及7项科技成果奖励,培养了大量专业型人才。项目实现了资源调查、基础研究、产业应用的有机融合,丰富了少数民族药的基础理论知识,提升了少数民族医药开发利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