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农村医药网官方网站!
名医人物
从医近八十年,提倡中医与现代科技有机结合—— 刘志明 仁心仁术为病患(走近国医大师(36)


人物小传

  刘志明,出生于1925年,第二届国医大师。他擅长治疗外感热病及内科疾病,对温病、伤寒等外感急症具有独到见解。从医近80年,提倡中医与现代科技有机结合。

 

  在北京广安门医院国医大师工作室,记者见到一位面色红润、满头白发的老者。他身穿深蓝色的西服,上衣口袋插着两支钢笔,腰板坐得笔直。从医近80年,他出门诊时在白大褂里面穿正装,看病从不马虎。他就是国医大师刘志明(见上图,资料图片)。

  致力于中医防治传染病

  治疗传染病,一直是刘志明的强项。15岁时,他拜当地名老中医杨香谷为师。跟随年逾六旬的杨香谷出诊,对于高热病人,往往三两剂药下去,病人热退身凉,非常灵验。这激发起刘志明学习温病的热情和兴趣,对他中医生涯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广安门医院一楼门诊大厅,有一张中国中医研究院(现改名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建院时的合影。当时年仅29岁的刘志明位列其中。1954年,他被点将入京,与多位名老专家成为该院第一批医疗科研人员。他负责创建全院八大组之一的传染病组,用中医治疗传染病。一切从零做起,从制定规章制度,到自己动手制作科研设备,短短一年时间,初步担负起中医防治传染病的职能。刘志明回忆说:“当时传染病组治愈率达到90%。”

  1955年,石家庄、北京地区暴发流行乙型脑炎,患病人数众多,死亡率高。刘志明率领全组成员主导全国中医防治乙型脑炎的工作,并在北京、浙江、辽宁建立起传染病医院。此后,北京地区流行小儿病毒性肺炎,刘志明和几位西医儿科专家一起开展研究,西医出诊断、中医出方案,很快阻断传染病的流行。

  非典肆虐,刘志明通宵写材料为中医药防治非典献策献方。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刘志明团队又积极参与其中,与外地一线医务人员在线交流会诊,详细询问病情,有针对性地开方施药,治愈了多例患者。

  促进中西医高水平结合

  “不能用安宫牛黄,病人用不起,也退不了烧。”刘志明大声说。

  刘志明曾接诊了一名高烧昏迷的患者,牙关紧闭,都没法观察舌象。“首先要退烧。如果24小时烧不退,病人就会有性命之忧。”汤药灌下去了,病人烧慢慢退了。刘志明不断调整处方,在病房守着病人观察病情,直到病人脱离危险。

  治急诊、挽救危重诊,刘志明当惯了“先锋”。在门诊中,则遇到越来越多的慢性病患者,刘志明下决心,也要当好 “慢郎中”。每到出诊,刘志明需要看50—60位病人,有时连卫生间都顾不上去。

  在刘志明看来,中医学可以将现代科学有机融入其中,以此作为望、闻、问、切的延伸。一方面弥补中医直观感觉的不足,提高中医疗效;另一方面通过对检查结果的分析,进行微观辨证,丰富中医的辨证依据和内容。

  刘志明提倡中医与现代科技有机结合,但反对依赖设备、仪器进行诊断,单凭实验报告处方用药。中医发展应立足于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根本,将现代科学技术中可用的成果和西医的某些检测方法,有选择地吸收过来,既为我所用,又避免为西所化。刘志明深感,实现中西医高水平结合,不仅治疗效果更好,还能促进我国医学的进步。

  临床培养注重融入中医思维

  刘志明在临床中发现,冠心病为年老体弱者多见,其发病年龄与中医学肾元始衰的时间相吻合。他提出,年老正气亏虚,其中尤以肾元匮乏为要,此为本病发生肇始之因,当以“补肾”“通阳”“祛邪”三法结合治疗。女儿刘如秀组建科研团队应用现代科技手段,揭示了通阳滋肾方治疗冠心病的机理。

  女儿是刘志明最为得意的弟子。她原先是位西医,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工作14年,毅然进京随父学习,如今是广安门医院中西结合主任医师。国医大师刘志明传承工作室成立以来,刘如秀团队系统总结了刘志明学术思想体系,形成了“冠心病——胸痹心痛辨治”“高血压病——眩晕病辨治”、心律失常等多个病种的特色诊疗方案,得到了中医药界的广泛肯定。

  如今,女儿作为刘志明的首批学术继承人,让他颇感欣慰。自恢复研究生制度以来,刘志明被确定为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指导老师。1990年,刘志明又承担起第一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师带徒工作。刘志明说:“我是名临床大夫。这几十年带了很多徒弟和学生,深切体会到中医学实践性很强。中医药传承要坚持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在临床技能培养上注入中医思维,发挥好中医药的独特优势和作用。”

  回望从医路,刘志明因仁心,得仁术,既救疾苦,又获真知,受益终生。他希望每一个初涉杏林之人,必先修德,诚心正意,方可学仁术,救助患者。

 

  《 人民日报 》( 2021年11月15日 13 版)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版权所有:农村医药报网

蒙ICP备16001043号-3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8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