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人物
与时间赛跑
时间:2024-11-18 19:57:43 来源: 浏览量:
我以为他会说急诊科工作太累、厌倦之类的话,可谁知,他却说:“真是应该感谢患者,在一次次成功与失败中,我们总结了太多的急救经验,是患者让我们不断成长,给了我们机会和挑战。”这是我和急诊科梁主任在一次偶然相遇随意聊天时,他随口说出的话。从他淡然的表情和温暖的眼神里,我看到了朴素和真诚。
2019年1月3日14时35分,一辆疾驰的出租车冲进了宝鸡市中心医院的大门,紧接着是响亮刺耳的刹车声。这一突如其来的情景,惊扰了院子里前来就诊的患者,引来路人的驻足,保卫科工作人员迎上去正予以批评,却见出租车司机惊慌失色,放声大喊:“快!快快救人,车上有人昏迷了!”
顾不了太多,保卫科工作人员迅速拉响了急救警报。急诊科接到消息,四名医护人员提着急救箱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赶赴现场,将患者从出租车的后座上转移至急救平车,医生快速地做出了评估,以沉重并急促的语气说道:“心跳已经停止!”
医护人员推着急救平车朝着急诊科的方向火速奔跑,护士李蓉脚下像装了弹簧似的,像一只小鹿,一纵身跨上了急救平车,双腿骑跨在患者身上迅速地启动了心肺复苏。疾速行进的急救平车上,她以标准的姿势,不间断地做着胸外按压,未曾耽搁一秒钟的抢救时机。转移至急救室,5名医护人员接力按压,随着一系列急救措施的展开和药物的输入,患者出现了自主心跳,脸上渐渐泛起了血色,最终,将患者的生命从死神手里夺回。
“一位护士的纵身一跃,三位医护人员25秒的全力奔跑,5名医护人员的1300余次的接力按压,从出租车到急诊抢救室虽短短70米,却丈量了生命的长度。”这是事发当日,医院的一则报道。
这一幕被医院的监控拍下,一则题目为“护士,你纵身一跃的样子很美”的短视频被网友纷纷转载,一时间在朋友圈刷屏,后来被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转播,感动了全国,至今鼓舞着无数的医务工作者。
这件事就发生在我身边,遗憾的是,没有目睹那惊心动魄的一幕。如今翻看视频,仍热血沸腾,感动不已。
医院是救死扶伤的地方,尤其是急诊科,这样的情景屡见不鲜,抢救危重病人是再平常不过的事。然而除了他们自己,有多少人目睹过他们工作时的情景?
我也是医生,偶尔与急诊科会有交集,那便是遇到病情复杂的患者需要多学科会诊;或者是复合伤,伴有面部损伤需要我们参与的时候。
我所看到的急诊科,门口常站着身穿制服维持就诊秩序的保安,诊室里总是人满为患,医护人员步履匆匆地穿行在走廊与抢救室之间,即使是遇见熟悉的人,也无暇打声招呼。在我眼里,急诊科医生是有些“高冷”的,所以,完成了自己的工作便很快离开,并不想在那充满焦灼的眼神和热烘烘空气的环境里做过多的停留,直至有一天,一位朋友的父亲遭遇了车祸。
电话里,朋友在哭,他说他的父亲伤势很重,县医院让快速转到我院救治,他们已经上了救护车正在赶来的路上,为了节约时间,请我帮忙联系一下急诊科。
事关人命,我不敢懈怠,便连忙拨打急诊科梁主任的电话,可电话无人接听,只好匆匆下楼赶到急诊科。诊室里两名年轻医生正在紧张地接诊患者,我的目光到处搜寻梁主任的身影,却没有发现。见医生正忙不便打扰,于是转身来到了抢救室门口。抢救室内,几名医护人员围在一张病床前正在抢救一名患者,梁主任盯着心电监护仪:“200焦耳!再来一次!360焦耳……”
又是一个命悬一线的患者,我心想,这可怎么办呢?大家都在忙,一会儿朋友的父亲来了由谁来抢救?我不敢打扰,只好默默地退出抢救室。就在这时,耳畔传来了救护车急促的鸣笛声,我连忙赶到门口,从救护车里下来的正是我的朋友。
像闪电侠,不知从哪里忽然涌来了另一组医护人员,如神兵天降般出现在了救护车前,用不着我说什么,朋友的父亲被快速推进了抢救室,家属和我一起被挡在了门外。
一名年轻男医生走出来向家属询问病情,由于在县医院做了脑CT等一系列检查,家属提供了病历资料,很快就进入了抢救程序。身穿工作服,我可以出入抢救室,我想进去给梁主任打声招呼,这也是朋友的意思,可进去后,梁主任已经在朋友父亲的病床旁投入抢救了。
抢救室内呼吸机粗重的喘息声、除颤仪短促的“啪啪”声,心电监护仪节律的“嘟嘟”声,心肺复苏仪的“哒哒”声,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像一首紧张激烈,扣人心弦的生命变奏曲,加上医护人员脸上凝重的表情,气氛紧张而压抑,充满了死亡的气息,使人有种窒息般的感觉。
梁主任走到门口与家属沟通,说他的父亲来的时候心跳已经停止,目前正在使用药物与心肺复苏仪恢复心跳,随时都有死亡的可能,但只要有一线希望,他们都会尽最大努力,并让家属签署了急救同意书。
看着医护人员马不停蹄地忙碌,分秒必争地与死神抢夺着患者的生命,我站在那里,心就像被一只无形的手攫住了似的紧缩成一团。没有人注意到我的存在,同样身穿白大褂,可那一刻,我感到自己不仅多余,还有些碍手碍脚。
没有与任何人打招呼,我再次默默地退出了抢救室。
几个小时过后,梁主任揉着脖颈疲惫地走出抢救室,脸上带着歉意的神情,朋友的父亲抢救无效已经离世。
天色已晚,急诊科的楼道上灯火通明,我这才上前与他打招呼,说刚才那位患者是我朋友的父亲,他遗憾地摇了摇头,说伤势太重,来的时候心跳已经停止,抢救只是延续了患者几小时的生命,等来了他的大儿子,并见了最后一面。父亲虽然没有救活,但目睹了抢救的全过程,知道医生已经尽力,朋友表示理解,怀着悲痛的心情过来与梁主任握手致谢并道别。
孟冬的傍晚,窗外残阳似血,早已过了下班时间,医生护士拖着疲惫的身躯陆续撤出抢救室准备更衣下班。说话间,梁主任的手机铃声响起,他连忙从白大衣口袋里掏出手机,脸上再次呈现出凝重的神情。
“产妇,DIC!”他朝着抢救室喊了一声,远处又传来了救护车急促的鸣笛声,他迅速转身,披一身白炽灯的光影,急匆匆穿过散发着消毒药水的走廊,朝着救护车驶来的方向,身后,医生护士鱼贯而出……
望着梁主任的背影——瘦高身材,着一件宽松的白大褂,五十出头的年纪,身形已略显佝偻。猛然间,一种复杂的情感涌上我的心头:是苦涩、是感激、是钦佩、是敬畏……
那天遇见,想起那次目睹抢救朋友父亲时正在电除颤的患者,不知最后成功了没有,他说成功了,表情依旧淡然,我好奇救护车门口忽然出现的那一组医护人员是从哪里来的,他说急诊科担负着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及新生儿救治中心、胸痛中心、卒中中心、五大中心及急诊所有的救治任务,平时大家都各司其职,遇到紧急情况人手不够时都会主动加入抢救队伍,这是急诊科医生必须具备的素质,没有人懈怠。
我惊讶护士李蓉那纵身一跃,他说急诊科的工作性质就是与时间赛跑,每位医务人员都必须有快速判断患者病情的能力,遇到猝死的患者,抢救的最佳时机是4到6分钟,一旦错过了,就很难挽回,在生命与时间的跑道上,我们必须做到争分夺秒才能成为赢家。
一番话,崇敬之情在我心中油然而生,之于梁主任和他的团队,他们是风雨飘摇中生命之舟的坚强舵手;他们是守护在生命悬崖边缘上的战士!他们时刻处于起跑的姿势,随时予以与时间赛跑,以最快的速度、最果断的决策、最精湛的技能,为生命开辟出一条希望之路。他们守候在生命的关口,不分昼夜,不遗余力,从死神手里拦下一条条垂死的生命,挽救着一个个素不相识的人……
2019年1月3日14时35分,一辆疾驰的出租车冲进了宝鸡市中心医院的大门,紧接着是响亮刺耳的刹车声。这一突如其来的情景,惊扰了院子里前来就诊的患者,引来路人的驻足,保卫科工作人员迎上去正予以批评,却见出租车司机惊慌失色,放声大喊:“快!快快救人,车上有人昏迷了!”
顾不了太多,保卫科工作人员迅速拉响了急救警报。急诊科接到消息,四名医护人员提着急救箱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赶赴现场,将患者从出租车的后座上转移至急救平车,医生快速地做出了评估,以沉重并急促的语气说道:“心跳已经停止!”
医护人员推着急救平车朝着急诊科的方向火速奔跑,护士李蓉脚下像装了弹簧似的,像一只小鹿,一纵身跨上了急救平车,双腿骑跨在患者身上迅速地启动了心肺复苏。疾速行进的急救平车上,她以标准的姿势,不间断地做着胸外按压,未曾耽搁一秒钟的抢救时机。转移至急救室,5名医护人员接力按压,随着一系列急救措施的展开和药物的输入,患者出现了自主心跳,脸上渐渐泛起了血色,最终,将患者的生命从死神手里夺回。
“一位护士的纵身一跃,三位医护人员25秒的全力奔跑,5名医护人员的1300余次的接力按压,从出租车到急诊抢救室虽短短70米,却丈量了生命的长度。”这是事发当日,医院的一则报道。
这一幕被医院的监控拍下,一则题目为“护士,你纵身一跃的样子很美”的短视频被网友纷纷转载,一时间在朋友圈刷屏,后来被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转播,感动了全国,至今鼓舞着无数的医务工作者。
这件事就发生在我身边,遗憾的是,没有目睹那惊心动魄的一幕。如今翻看视频,仍热血沸腾,感动不已。
医院是救死扶伤的地方,尤其是急诊科,这样的情景屡见不鲜,抢救危重病人是再平常不过的事。然而除了他们自己,有多少人目睹过他们工作时的情景?
我也是医生,偶尔与急诊科会有交集,那便是遇到病情复杂的患者需要多学科会诊;或者是复合伤,伴有面部损伤需要我们参与的时候。
我所看到的急诊科,门口常站着身穿制服维持就诊秩序的保安,诊室里总是人满为患,医护人员步履匆匆地穿行在走廊与抢救室之间,即使是遇见熟悉的人,也无暇打声招呼。在我眼里,急诊科医生是有些“高冷”的,所以,完成了自己的工作便很快离开,并不想在那充满焦灼的眼神和热烘烘空气的环境里做过多的停留,直至有一天,一位朋友的父亲遭遇了车祸。
电话里,朋友在哭,他说他的父亲伤势很重,县医院让快速转到我院救治,他们已经上了救护车正在赶来的路上,为了节约时间,请我帮忙联系一下急诊科。
事关人命,我不敢懈怠,便连忙拨打急诊科梁主任的电话,可电话无人接听,只好匆匆下楼赶到急诊科。诊室里两名年轻医生正在紧张地接诊患者,我的目光到处搜寻梁主任的身影,却没有发现。见医生正忙不便打扰,于是转身来到了抢救室门口。抢救室内,几名医护人员围在一张病床前正在抢救一名患者,梁主任盯着心电监护仪:“200焦耳!再来一次!360焦耳……”
又是一个命悬一线的患者,我心想,这可怎么办呢?大家都在忙,一会儿朋友的父亲来了由谁来抢救?我不敢打扰,只好默默地退出抢救室。就在这时,耳畔传来了救护车急促的鸣笛声,我连忙赶到门口,从救护车里下来的正是我的朋友。
像闪电侠,不知从哪里忽然涌来了另一组医护人员,如神兵天降般出现在了救护车前,用不着我说什么,朋友的父亲被快速推进了抢救室,家属和我一起被挡在了门外。
一名年轻男医生走出来向家属询问病情,由于在县医院做了脑CT等一系列检查,家属提供了病历资料,很快就进入了抢救程序。身穿工作服,我可以出入抢救室,我想进去给梁主任打声招呼,这也是朋友的意思,可进去后,梁主任已经在朋友父亲的病床旁投入抢救了。
抢救室内呼吸机粗重的喘息声、除颤仪短促的“啪啪”声,心电监护仪节律的“嘟嘟”声,心肺复苏仪的“哒哒”声,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像一首紧张激烈,扣人心弦的生命变奏曲,加上医护人员脸上凝重的表情,气氛紧张而压抑,充满了死亡的气息,使人有种窒息般的感觉。
梁主任走到门口与家属沟通,说他的父亲来的时候心跳已经停止,目前正在使用药物与心肺复苏仪恢复心跳,随时都有死亡的可能,但只要有一线希望,他们都会尽最大努力,并让家属签署了急救同意书。
看着医护人员马不停蹄地忙碌,分秒必争地与死神抢夺着患者的生命,我站在那里,心就像被一只无形的手攫住了似的紧缩成一团。没有人注意到我的存在,同样身穿白大褂,可那一刻,我感到自己不仅多余,还有些碍手碍脚。
没有与任何人打招呼,我再次默默地退出了抢救室。
几个小时过后,梁主任揉着脖颈疲惫地走出抢救室,脸上带着歉意的神情,朋友的父亲抢救无效已经离世。
天色已晚,急诊科的楼道上灯火通明,我这才上前与他打招呼,说刚才那位患者是我朋友的父亲,他遗憾地摇了摇头,说伤势太重,来的时候心跳已经停止,抢救只是延续了患者几小时的生命,等来了他的大儿子,并见了最后一面。父亲虽然没有救活,但目睹了抢救的全过程,知道医生已经尽力,朋友表示理解,怀着悲痛的心情过来与梁主任握手致谢并道别。
孟冬的傍晚,窗外残阳似血,早已过了下班时间,医生护士拖着疲惫的身躯陆续撤出抢救室准备更衣下班。说话间,梁主任的手机铃声响起,他连忙从白大衣口袋里掏出手机,脸上再次呈现出凝重的神情。
“产妇,DIC!”他朝着抢救室喊了一声,远处又传来了救护车急促的鸣笛声,他迅速转身,披一身白炽灯的光影,急匆匆穿过散发着消毒药水的走廊,朝着救护车驶来的方向,身后,医生护士鱼贯而出……
望着梁主任的背影——瘦高身材,着一件宽松的白大褂,五十出头的年纪,身形已略显佝偻。猛然间,一种复杂的情感涌上我的心头:是苦涩、是感激、是钦佩、是敬畏……
那天遇见,想起那次目睹抢救朋友父亲时正在电除颤的患者,不知最后成功了没有,他说成功了,表情依旧淡然,我好奇救护车门口忽然出现的那一组医护人员是从哪里来的,他说急诊科担负着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及新生儿救治中心、胸痛中心、卒中中心、五大中心及急诊所有的救治任务,平时大家都各司其职,遇到紧急情况人手不够时都会主动加入抢救队伍,这是急诊科医生必须具备的素质,没有人懈怠。
我惊讶护士李蓉那纵身一跃,他说急诊科的工作性质就是与时间赛跑,每位医务人员都必须有快速判断患者病情的能力,遇到猝死的患者,抢救的最佳时机是4到6分钟,一旦错过了,就很难挽回,在生命与时间的跑道上,我们必须做到争分夺秒才能成为赢家。
一番话,崇敬之情在我心中油然而生,之于梁主任和他的团队,他们是风雨飘摇中生命之舟的坚强舵手;他们是守护在生命悬崖边缘上的战士!他们时刻处于起跑的姿势,随时予以与时间赛跑,以最快的速度、最果断的决策、最精湛的技能,为生命开辟出一条希望之路。他们守候在生命的关口,不分昼夜,不遗余力,从死神手里拦下一条条垂死的生命,挽救着一个个素不相识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