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农村医药网官方网站!
名医人物
敬佑生命 救死扶伤 ——记荣获“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的三名医务人员

  11月5日,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颁奖仪式在北京举行。颁奖仪式上,68名同志被授予“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254名同志荣获“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其中:医药卫生系统有18位同志荣获“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本报本期刊登的是获得“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的杨琳、严正、朱丽华三位同志的先进事迹。

  杨琳:“用生命守护生命”

  杨琳,女,汉族,1995年7月生,共青团员,吉林省长春市高新园区阳光口腔门诊部执业护师。

  面对突如其来的车祸爆炸事故,杨琳不顾自身安危,毅然下车开展救援,及时救出3名命悬一线的群众,“用生命守护生命”,谱写出一曲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2018年9月15日下午,杨琳和母亲驱车沿新鲁高速行驶。前方突然发生车祸,事故车辆相撞后迅速起火,发生猛烈爆炸,遍地都是玻璃碎片。危急情况下,杨琳毅然下车展开营救。她先把一个血肉模糊的伤者从事故车里拖到安全位置,查探伤情,给予简单处置。当得知“车里还有人”时,她不假思索,又冲向正在燃烧的车辆,弯腰躲过车辆再次爆炸时飞溅的碎片,四处寻人,发现了躺在车旁的第二名伤者。因为跑得太急太快,杨琳重重地摔倒在地。但她顾不上自己磕伤流血的膝盖,迅速爬起来,奋力冲到伤者身边,发现这名伤者意识已经模糊。杨琳临危不惧,冷静处理,找来木板固定伤者右下肢,脱下外衣给伤者披上。为了让伤者保持意识清醒,她紧握着伤者的手,不停地说:“别怕,我是护士,你要坚持住,一定要挺到救护车来!”

  忽然,车辆再次发生爆炸。爆炸声中,杨琳听到远处传来呼救声。她立即寻找,当发现第三名伤者时,他正双手死死抓住高速护栏,栏杆下面是深沟,稍一松劲后果不堪设想。她大声求助远处的司机,并指导司机一起把这名伤者抬到安全位置。她凭借所学医疗知识,初步判断其受到严重内脏伤,便迅速采取措施稳定伤者病情。

  120救护车赶到后,杨琳向前来救护的医务人员交代了3名伤者的详细病情。

  杨琳用勇义坚守,护卫人民群众生命健康。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她主动请缨到发热门诊工作,积极参与社区防疫,并驰援通化,为市民做核酸检测。

  杨琳荣获吉林省道德模范称号,当选“感动吉林”2018年度十大人物。

  “最美医生”严正

  严正,男,汉族,1974年2月生,中共党员,上海市静安区彭浦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团队长。

  在国家博物馆内,有一份特殊的“藏品”——51把钥匙。这51把钥匙承载着社区医生严正对51户患者的暖心承诺,也寄托着患者及家人对其满满的信任和感激,他用这些钥匙打开了医患之间的关爱和信任之门。

  1995年,严正从上海中医药大学毕业后踏上工作岗位,成为一名社区医生。此后的26年里,他以诚信的态度、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秉持医者仁心,无私奉献群众,成为一方百姓信赖的“健康守护者”。

  家住彭浦镇万荣小区的陈阿姨患有脑梗死、肢体偏瘫,失去生活自理能力。严正每周至少3次上门,为陈阿姨做推拿和针灸治疗。因为家里缺少人照顾,陈阿姨干脆就把自家钥匙交到严正的手里。自此以后,1把钥匙,10把钥匙……先后有51位患病老人把自家的钥匙交给了他。从此,严正成了社区居民的“自家屋里厢人”。

  严正坚守医生职责、信守承诺,总是在居民最需要的时候出现在他们身边。他服务的患者多为70岁以上、脑梗或中风偏瘫等卧床不起的老人,还有冠心病、糖尿病患者,或是无依无靠的独居老人。他手机24小时开机,随叫随到,即便占用休息时间也从不计较。他常常顶风冒雨坚持出诊,夜半时分紧急飞奔,只为尽早帮患者解除病痛。

  严正恪尽职守,不负生命嘱托。“五心工作法”是他多年工作总结出来的心得。按照这种方法,工作中耐心问诊,不遗漏一点点蛛丝马迹;治疗上因人而异,注重心理疏导;将专业技能灵活运用到每一名患者身上,让病患恢复健康。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为保证长期卧床老年患者的治疗不被中断,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前提下,他仍坚持为老人们提供上门服务。

  截至2020年底,严正累计接待门诊患者13万余人次,上门服务4.9万余人次,建立家庭病床1300多张。

  严正荣获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个人、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最美医生等称号,荣登“中国好人榜”。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朱丽华

  朱丽华,女,汉族,1957年10月生,中共党员,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丽华中医诊所所长。

  一级视力残疾的朱丽华,30多年来省吃俭用,穿36元两双的鞋,一件白大褂穿10多年不舍得扔,却资助寒门学子587人次;她是嘉兴首位盲人中医师,创办丽华中医诊所,服务23万余人,为百名脑瘫患儿做康复治疗,帮助100多名残疾人就业;她免费为现役军人服务4000多人次,各类捐款累计450万余元,被当地人称为“新乡贤”。

  1985年,朱丽华参加浙江省中医推拿培训后,被分配到嘉兴市福利院医务室工作,一干就是22年,成为嘉兴市首位盲人中医师。她视病人如亲人,精心为每一个脑瘫患儿做康复治疗。2008年,她创办了丽华中医诊所。为帮助更多残疾人“谋前程”。她不仅无私传授技术还包食宿,先后帮助100多位残疾人就业。不少残疾人学成后自己创业,从家庭的“包袱”转变为“顶梁柱”。

  朱丽华从事爱心助学已经有30年了。1991年的一天,她第一次从广播里听说了“希望工程”,就立刻拿出近3个月工资寄到了云南,资助了两名贫困孩子,这让她体验到了助人的快乐。从此,她开始了30年的爱心助学之路,就像母亲一样惦记着自己资助的孩子,经常联系他们,事无巨细,样样都管。多年来,朱丽华给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黑水县初中捐赠热水器,为马尔康市67名建档立卡家庭困难学生捐赠15.41万元助学金和67床鸭绒被,“爱心榜单”上受助贫困学子已达587人次,助学资金达几百万元,一路播撒爱心的她也成了几百名贫困学子心中的“好妈妈”。

  南湖革命纪念馆筹建,她捐出了两个月工资;汶川大地震,她交上了10万元“特殊党费”;武汉市发生新冠肺炎疫情,她带头捐款捐物;50户困难家庭改造卧室,她出资53万元。2018年,她签下了器官捐献协议。她说:“作为红船旁的一名共产党员,我的财产、我的器官、我的一切都将奉献给社会!”

  朱丽华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自强模范、浙江省道德模范等称号,当选“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

                                                                                                                                                                                                                                                                                                                                                                                   (政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版权所有:农村医药报网

蒙ICP备16001043号-3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8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