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农村医药网官方网站!
连续7年430种药品纳入医保目录 谈判成功率最高超94%
时间:2023-01-26 10:59:47   来源:   浏览量:

  家医保药品目录准入谈判已经连续举行7次,从2016年5月,原国家卫计委公布首批国家药品价格谈判结果,到2023年1月18日,2022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结果公布,已有430种(含2021年直接调入的7种非独家药品)目录外药品进入医保。

  新进入医保目录的药品中,治疗领域涵盖抗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丙肝、罕见病、糖尿病等多个病种。除2017年外,历次谈判后价格降幅均超过50%,部分药品更是“谈”出全球最低价。

  7年谈判,430种药品进入医保

  随着2022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结果在2023年1月18日公布,新一轮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准入谈判工作落下帷幕,这也意味着,从2016年开始的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准入谈判已经连续7年进行,其间,共有430种(含2021年直接调入的7种非独家药品)目录外药品进入医保。

  谈判药品的数量也呈现出总体递增的态势。2016年首次谈判时,谈判成功药品仅为3种,到了次年,这一数字就已经上涨到36。除了2018年的抗肿瘤药医保准入专项谈判,谈判成功的药品数量在之后继续增长,2019年、2020年分别达到70种、119种。到了2021年,谈判成功的目录外药品达到74种,在历年医保目录准入谈判中属于较高水平。2022年的医保目录谈判中,谈判成功的药品数量再次破百,达到111种。

  对于为什么要开展医保药品目录准入谈判,2021年谈判工作结束后,国家医保局相关负责同志表示,药品谈判是医保部门与医药企业就药品支付标准(独家药品的支付标准一般等同于其价格)进行磋商,磋商结果直接决定该药品是否被纳入及以什么价格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根据国家医保局颁布的《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管理暂行办法》第十二条,独家药品通过准入谈判的方式确定支付标准。

  开展药品谈判,主要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医保部门战略购买的作用,对纳入谈判范围的药品,以“全国医保使用量”与企业磋商议价,统筹实现提升基金使用效率、减轻患者负担的目标,用有限的医保资金发挥最大的保障效能。同时,通过医保基金的价值购买、战略购买,引导医药产业走创新发展道路。

  谈判成功率最高达到94.44%

  新京报记者梳理历年谈判数据发现,谈判成功率一直保持在50%以上,2016年-2022年的谈判成功率分别为60%、81.82%、94.44%、58.82%、73.46%、78.82%、82.3%。从数据来看,虽然2019年谈判成功率为近年来最低,但当年参与谈判药品突破百个,达到119个,为历年来较高水平。如果不考虑2019年及2016年初次谈判时涉及药品数量较少(5款)的情况,其他年份的谈判成功率均超过70%。

  其中,以2018年的抗肿瘤药医保准入专项谈判成功率最高。此次专项谈判也是国家医疗保障局2018年成立后的首轮医保准入谈判。专项谈判遴选18款抗癌药物,经过谈判,17个抗癌药纳入医保,包括12个实体瘤药和5个血液肿瘤药,具体适应症涉及非小细胞肺癌、肾癌、结直肠癌等多个癌种,均为临床必需、疗效确切、参保人员需求迫切的肿瘤治疗药品。

  从具体治疗领域来看,抗癌药一直是谈判药品中的重点。如2016年谈判的3款药品涉及癌症和乙肝两个病种。此后,随着谈判药品数量的增加,涉及的治疗领域也越来越多。2017年谈判成功药品中,近一半为肿瘤靶向药物,其他涉及治疗领域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罕见病、糖尿病等;在2020年谈判成功药品种类包括慢阻肺、红斑狼疮、抑郁症、儿童用药等,共涉及31个临床组别,占所有临床组别的86%;2021年,74种新药进入医保目录,涵盖肿瘤、慢性病、抗感染、罕见病、妇女儿童用药等领域,涉及21个临床组别。基于此,罕见病、儿童用药等保障短板也逐步补齐。

  多个品种“谈”出全球最低价格

  药品价格降幅,一直是谈判中的重头戏。从谈判结果来看,2016年-2022年谈判成功的400多款药品中,药品价格降幅均超过40%,2019年、2021年和2022年更是超过60%。就单个药品的价格降幅来看,部分产品的降幅超过90%。更多“天价药”,谈出了全球最低价和“平民价”。

  以2016年谈判结果为例,葛兰素史克旗下慢性乙肝一线治疗药物韦瑞德在列,该药医保支付标准为490元(300mg*39片/瓶),价格降幅为67%。彼时,这一价格成为该药治疗慢性乙肝适应症的全球最低价。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有9000万乙肝病毒携带者,其中有2800万是慢性乙肝患者,需要及时正确的抗病毒药物治疗。

  谈判底价又是如何确定的?国家医保局相关负责同志表示,谈判底价由医保部门组织专家测算产生。一方面,对于获得谈判资格的药品,医保部门组织相关企业按统一模板提交测算资料,主要包括:药品基本信息,相关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等信息,意向价格,以及相应证据材料。另一方面,医保部门组织药物经济学、医保管理等专家,从药品成本效果、预算影响、医保基金负担等角度开展科学测算,形成医保基金能够承担的最高价,即谈判底价,作为谈判专家开展谈判的依据和底线。在测算过程中,专家们会借鉴药物经济学指南和国际最新技术方法,考虑我国医保定位和市场环境等因素。同时,根据工作方案,逐一与相关企业充分面对面沟通,尽最大努力提升测算的科学性、合理性、规范性,为谈判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新冠相关药物通过谈判进入目录

  近两年谈判成功的名单中,有一类药品引人注目,即新冠肺炎相关药物。

  随着2020年的谈判结果公布,国家新冠肺炎治疗方案所列药品已全部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其中便包括利巴韦林注射液、阿比多尔颗粒等药品。在2020年2月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中,利巴韦林入选。

  作为一种抗病毒药物,阿比多尔主要适应症是A类、B类流感病毒引起的流行性感冒,同时对其他一些呼吸道病毒感染可能也有抗病毒活性。盐酸阿比多尔可以通过抑制病毒的脂膜与宿主细胞的融合,从而能够阻断病毒的复制。此外,盐酸阿比多尔片为国家卫健委《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20年版)》官方推荐的抗流感病毒药物。

  此后再出现的新型治疗药物,医保目录是否会增补?2021年1月,国家医保局医药服务管理司司长熊先军在接受新京报采访时表示,“只要它有(就会增补)。我们希望有治疗新冠肺炎的特效药出来。”

  果不其然,在2022年最新的谈判结果中,阿兹夫定片、清肺排毒颗粒2个药品通过谈判,正式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至此,第十版新冠病毒感染诊疗方案涉及的25个已上市药品中,21个品种已被正式纳入国家医保目录。

  多款中药陆续出现在谈判名单中

  从谈判药品的分类来看,西药一直是历年谈判主角。近几年来,中药不断出现在谈判名单中。除2016年谈判成功的3款药品均为西药及2018年的抗癌药专项谈判均为西药外,其他年份均有中成药。

  其中,2017年谈判成功的36款药品中包括5款中药,分别为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用于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银杏内酯注射液(用于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复方黄黛片(限初治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注射用黄芪多糖(用于肿瘤患者)、参一胶囊(限原发性肺癌、肝癌化疗期间同步使用)。到2019年,记者不完全统计显示,在谈判成功的70款药品中,就有芪黄通秘软胶囊(神威药业)、冬凌草滴丸(河南百年康鑫药业)、痰热清胶囊(上海凯宝药业)、金华清感颗粒(聚协昌(北京)药业)、麻芩消咳颗粒(安徽天康药业)、参乌益肾片(康缘药业)等近20款中药,数量及占比情况较2017年均有明显增加。

  随着谈判的继续,这一数字还在继续增加。2020年,通过谈判调入目录的96种药品中,中成药达到30种,占比接近三分之一。此外,当年还有牛黄清心丸、苍耳子鼻炎胶囊、小儿清热宁颗粒等10款中成药直接调入医保目录。

  谈判价格到期还可“再谈”

  新京报记者进行梳理发现,从2016年至2022年,不仅谈判药品的数量和涉及适应症范围在逐步增加和完善,医保药品目录准入谈判的规则也在逐步调整,谈判价格也并非一成不变,其中又以2018年和2020年的调整更具代表性。

  2018年的抗癌药专项谈判,是医保药品谈判工作开展以来,首次将谈判的对象聚焦在某个疾病领域。遴选的18款抗癌药物中,17款谈判成功。2020年的调整则更为明显,采取企业申报制度便是其中之一,谈判药品由原来政府主导,改为企业自主申报。此次谈判还首次设立了目录内药品降价谈判,共对目录内14种独家药品进行降价谈判,熊先军表示,“我们对药品目录里边的一些独家品种,特别是对那些比较贵、占用医保基金量比较大的独家品种进行谈判。这14个药品在原来药品目录评审的过程中,没有对价格进行谈判,之前一直以比较高的价格维持在目录里。”据公开数据,这些药品单药的年销售金额均超过10亿元。谈判结果显示,这14个独家药品平均降价43.46%。

  此外,在2018年肿瘤药专项谈判的17个药品执行周期为两年,即从2018年底至2020年底。协议到期后,当年谈判又对包括肿瘤药在内的目录内药品进行续约或再次谈判,其中3种药品有上市仿制药被纳入乙类管理,另外14种独家药品谈判续约成功并进一步降价,平均降幅为14.95%,个别降幅超过60%。

  创新药进医保周期缩短

  各个领域的创新药,一直是国谈的重点。为鼓励创新药进入,2020年的谈判中,还将目录调整药物获批的截止日期延长了近8个月,即在2020年8月17日前获批即满足申报条件。

  这也让更多创新药进入医保的周期不断缩短。《中国医保药品管理改革进展与成效蓝皮书》显示,2016~2020年上市的34个创新药中,已有26个进入医保目录。新京报记者根据公开数据统计显示,新上市的创新药纳入医保目录的周期也在缩短,从2017版—2021版国家医保目录来看,创新药纳入医保的周期分别为54.2个月、44.0个月、28.4个月、21.2个月、14个月,呈现逐渐缩短的态势。与此同时,纳入医保目录的创新药数量也在增加,2017年—2021年,上市的创新药纳入国家医保目录的数量分别为4种、1种、9种、12种、27种,占比分别为11.8%、2.9%、26.5%、35.3%、36.49%,占比情况总体也呈现出明显上涨的趋势。

  患者负担也在减轻,《2021年全国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1年,协议期内221种谈判药报销1.4亿人次,通过谈判降价和医保报销,累计为患者减负1494.9亿元。

  医保药品谈判 不只“灵魂砍价”

  近年来,医保谈判中,因降价幅度较大,谈判过程中频现经典场面,谈判专家更是不放过几分钱的降价空间,运用各种谈判技巧,力争更大降价空间,也被网友戏称为“灵魂砍价”。事实上,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准入谈判是一个系统化工程,流程涉及多个方面。

  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准入谈判流程(以2021年为例)

  1 准备

  研究起草调整方案,广泛征求各界意见、完善相关规范和机制、建立专家队伍等,做好组织和技术等方面的准备工作。

  2 申报

  组织指导企业按程序做好申报、提交药品相关信息,组织专家团队审查申报信息并进行公示,将审查结果反馈相应企业,形成申报成功药品名单。

  3 专家评审

  组织临床、药学、药物经济学、医保管理等方面的专家,从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创新性、公平性等方面评价申报成功的药品,确定调出目录、纳入谈判议价等药品名单。

  4 谈判

  包括两个环节:

  组织专家使用药物经济学方法,考虑基金承受能力等因素,科学测算确定每一个药品的谈判底价,即医保基金能够负担的最高价。

  组织专家与企业现场磋商,当场确认结果。谈判成功的药品纳入目录,谈判结果确定为全国统一的医保支付标准。谈判不成功的药品不纳入目录。

  5 公布结果

  与谈判成功的企业签署协议、发布新版目录等。

  新京报记者 张秀兰

排行榜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版权所有:农村医药报网

蒙ICP备16001043号-3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8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