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以“大国宝藏,雪域甘露”为主题的德格宗萨藏医藏药传承研讨会圆满落幕。本次研讨会汇聚了来自藏医药研究、临床、教学及产业界的多位权威专家与精英人士,共同为藏医药的传承、创新与发展献计献策,特别聚焦于传统藏医药与现代互联网技术的深度融合,旨在让古老智慧焕发新生,更广泛地惠及民众。
研讨会所在地德格,藏语意为“善地”,历史上与西藏拉萨、甘肃夏河齐名,是康巴文化中心、格萨尔王故里,更是南派藏医药的重要发祥地。此次会议在此举行,彰显了其深厚的藏医药文化底蕴。
德格县政协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协会智库专家、德格宗萨藏医院院长降拥彭措在开幕致辞中,回顾了宗萨藏医院与宗萨寺深厚的历史渊源及其发展历程。他重点阐述了医院在积极探索“互联网+藏医药”服务模式方面的努力,旨在通过现代科技手段,为患者提供更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同时,他也强调了宗萨藏医院在参与藏药制剂标准制定工作中的积极角色。
在专题分享环节,各位专家带来了内容丰富、见解独到的报告。华西医科大学药学院药剂硕士研究生、制药工程师庞伟与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西南民族大学藏医专业教授、南派藏医药传承人邓杜,围绕珍稀藏药药剂“佐塔”的炮制工艺与价值进行了深入解读。他们详细介绍了“佐塔”这一涉及金、银、铜、汞等矿物,需经千锤百炼去毒存性,再与数百种药材精密配伍的复杂工艺及其在“珍珠七十”(然纳桑培)、仁青芒觉等名贵藏药中的核心作用。
藏医药学研究者穆·次仁在发言中,结合其长期从事《四部医典》文献整理及藏药炮制工艺研究的经验指出,“《四部医典》作为藏医药学的理论基石,其系统性、科学性至今仍指导着临床实践。对经典文献的深入挖掘与准确阐释,以及对传统炮制工艺如‘佐塔’等的规范与传承,是确保藏药疗效与安全性的根本,也是推动藏医药现代化、标准化的基础。我们必须坚守传统精髓,并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加以验证和提升。” 他的发言强调了文献研究与工艺传承在藏医药可持续发展中的基础性地位。
此外,德格县民族宗教事务管理局原局长樊双全结合老龄化社会背景,分析了藏医在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方面的特色优势。藏医专家、四川省藏药生产标准制定参与者、原阿坝州人民医院院长索郎则通过具体案例,分享了珍宝类藏药“然纳桑培”的功效与临床应用成果。这些精彩分享深化了与会者对藏医药的认识,增强了对中国传统医学的文化自信。
此次研讨会成果显著,不仅为藏医药领域的交流协作搭建了高端平台,更明确了未来发展的关键方向:积极探索传统藏医藏药与互联网医院的融合模式,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提升临床服务水平,加速标准化和国际化进程。天道酬勤,岁月不欺,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发祥于德格的南派藏医药必将开启传承与创新的全新篇章,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独特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