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上午,由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山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山东中医药大学、济宁市人民政府联合承办的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中医药文化论坛在山东曲阜隆重开幕。来自海内外的60余位中医药学术权威与行业精英齐聚济宁,围绕“和的追求•中医之美”主题,展开深度研讨,共谋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山东省人民政府、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济宁市人民政府等相关领导,以及山东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张立祥、校长李可建等出席论坛。张立祥主持开幕式。
张立祥在开幕式上代表学校向与会嘉宾致以热烈欢迎,并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省委省政府及济宁市长期以来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他指出,学校在特色发展与高质量发展方面成果显著:《中华医藏》学术办公室落户该校,承担起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中医药古籍整理项目;全国中医药院校中唯一的生物医学工程博士点、唯一的中医药特色疗法评价推广中心相继设立;在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跃升至主榜第170名,创历史最佳。面向未来,学校将积极响应群众对高质量中医药服务的新期待,推进中医药科技自立自强,着力打造“儒医文化、扁鹊故里、针砭发源地”三张名片,在中医药强省建设中发挥先锋表率作用,为中国式现代化山东实践与健康中国建设注入强劲中医药力量。
在专题研讨环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颈肩腰腿痛舒氏疗法”苗医第五代传承人、新化县第十四届政协委员舒向宗结合自身临床实践指出:“苗医与中医同根同源,都讲究‘阴阳调和、内外兼治’。‘舒氏疗法’历经五代传承,始终坚持以自然草药与手法调理为核心,这与中医药‘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高度契合。推动非遗疗法与现代医学融合,不仅是对传统的守护,更是对健康中国战略的基层践行。”
全国名中医、岐黄学者高树中主持“天人合一•中医药文化的哲学智慧”主旨报告,国医大师周岱翰、王新陆,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杜冠华等专家从哲学高度阐释中医药文化的核心智慧。校长李可建则主持“守中致和•中医药文化与中华现代文明构建”分论坛,与葛金文、刘红宁、王淑军、陶晓华等学者共探中医药在现代文明中的价值重构。岐黄学者王振国主持的“和而不同•中医药文化的全球对话与跨界创新”分论坛,汇聚孙小淳、余新忠、李化成及肯尼亚、巴西等国专家,共商中医药国际化与跨界创新路径。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中医药文化深植于中华文明土壤,“医乃仁术、执两用中、道法自然”等理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是推动理论价值向生活实践转化的重要载体。专家们强调,中医药文化与中国式现代化相辅相成,其本土化知识与现代化路径可为全球健康治理提供中国范式。面对高质量发展需求,需以科技突破守住根脉、以产业升级激发活力,构建种植、研发、医疗、康养一体化体系。
五年来,尼山世界中医药文化论坛始终坚持以文明互鉴促传承创新,已成为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的亮丽名片。本届论坛通过多元对话,进一步推动了中医药从“文化遗产”向“生活时尚”升级,为全球健康话语体系重塑贡献了东方智慧。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