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以“互学互鉴协调发展 共谱中医药服务民生新篇章”为主题的第十六届中医药发展论坛暨中国民族卫生协会2025年会在浙江杭州隆重开幕。本届论坛旨在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凝聚行业智慧,共商中医药振兴发展大计,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行业力量。
论坛在初冬的杭城迎来千余名嘉宾。作为经原国家卫生部批准、由中国民族卫生协会主办的品牌学术盛会,该论坛自2006年创办以来,已成功举办十五届,累计吸引逾万名业界同仁参与,在中医药领域享有广泛影响力和高度权威性。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与“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的关键之年,本届论坛的召开承载着特殊的历史使命,意义深远。
开幕式现场高朋满座,气氛热烈。来自国家相关部委的领导、多位两院院士、全国著名中医药专家学者、民族医药代表、各级中医医疗机构负责人、知名企业家、科研院校代表以及协会理事、会员等齐聚一堂。在主论坛环节,与会领导与权威专家分别就新时代中医药发展的宏观政策、战略路径与前沿趋势发表了高屋建瓴的主旨演讲,深刻阐释了中医药在服务国家战略、增进民生福祉中的独特价值。
在众多与会代表中,毕业于江西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药信息协会旴江医派研究分会理事赵宇轩的参与,体现了不同中医学术流派对本届论坛的高度关注与积极融入。赵宇轩理事在参会期间,与其他专家学者就中医药的科学传承与流派发展进行了深入交流,展现了基层中医药工作者与专业研究人士互学互鉴、共同推动中医药事业协调发展的积极姿态。
围绕核心主题,论坛设置了内容丰富的平行会议及多场专题分论坛,议题广泛覆盖中医药科学传承、治未病理论与实践、中医医院高质量发展、中医药现代化、文化传承创新、少数民族医药、基层人才培养、适宜技术推广、武医养生、抗衰老研究、心理健康、体重管理等数十个前沿与热点领域。与会代表畅所欲言,在思想碰撞中激发智慧,在经验交流中凝聚共识。
在中医药科学传承与现代化讨论中,专家强调需在坚守中医思维核心价值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科技阐释其科学内涵。关于“治未病”的探讨,则聚焦于如何将其核心理念更深融入健康管理和公共卫生体系。少数民族医药的传承与创新议题备受关注,与会者呼吁加强文献整理与活态传承。基层人才培养与适宜技术推广分会场则务实探讨了如何破解基层人才瓶颈,让简便价廉的中医药技术惠及百姓。此外,武医养生、抗衰老等贴近民生的议题也引发热烈讨论,展现了中医药在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中的广阔前景。
同期举办的卫生健康产品展示会,集中展示了中医药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创新药物、诊疗设备及健康产品,为产、学、研、用各方搭建了高效对接平台。
与会专家普遍认为,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提供了高水平、多维度的学术交流平台,更是对中医药振兴发展成果的集中检阅和对未来方向的深刻把脉。通过深入研讨,进一步明确了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医药必须坚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不断提升服务能力与水平,才能更好地服务民生福祉,为谱写健康中国建设新篇章作出不可替代的贡献。
据悉,本次论坛由中国民族卫生协会主办,中国药师协会、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北京融和医学发展基金会协办,第十六届中医药发展论坛组委会承办。会议将于11月9日落下帷幕。这场思想的盛宴与智慧的汇聚,必将为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强大动能,引领中医药在服务人民健康、促进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续写新的辉煌。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