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农村医药网官方网站!
健康资讯
早筛早诊一小步 你的健康一大步

  编者按:今年4月15日至21日是第28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主题是“癌症防治早早行动”。近年来,我国肿瘤患者5年生存率明显提升,但是受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改变等因素影响,部分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在升高。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造成我国部分肿瘤病种死亡率居高不下、发病率还在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很多患者未能早诊早治,导致“小病拖大、大病拖炸”。在国家卫健委日前组织的“癌症防治早早行动”在线访谈中,专家们表示,大多数癌症可以通过生活干预和早筛而远离。关键是,每个人要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防癌体检,哪些人需要做

  医学科技发展到今天,目前的检查可以较早发现大部分常见癌症。

  “一些早期发现的癌症可以通过早诊早治达到根治效果。”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副院长高树庚介绍,比如低剂量螺旋胸部CT可以筛查早期肺癌,超声结合钼靶可以筛查乳腺癌,“分子检测、蛋白测序等方面的新技术的涌现,以及大数据、人工智能与生物和医学科技深度融合,这些都为癌症筛查提供了良好的科技支撑和技术基础”。

  国家癌症中心癌症早诊早治办公室主任陈万青说,与普通的体检相比,防癌体检属于专病体检,需要有更具针对性、更精细的临床检查。

  那么,普通人群需要做防癌体检吗?

  “普通人群没必要都做”,陈万青告诉记者,癌症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病率相对较低,“我们还是倡议发病风险相对较高的人群去做癌症筛查或防癌体检”。

  哪些人是高危人群?

  “不同癌症的高危人群定义是不一样的。”陈万青以乳腺癌为例,“首先有年龄的界定,位于45~74岁之间,月经早于12岁或者绝经年龄大于55岁,一级亲属有乳腺癌家族史或二级亲属50岁前有两人及以上有乳腺癌和卵巢癌病史,只要有这些高危因素其中的一条,我们就认为是乳腺癌高危人群,建议定期参加乳腺癌筛查。”

  早在20世纪80年代,幽门螺杆菌就已经被发现,世界卫生组织将其认定为胃癌发生的一级致癌源。“比如有幽门螺杆菌感染或有胃癌家族史的人,就要积极主动地定期进行胃肠镜检查,提高癌症的早期检出率。”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镜科主任王贵齐建议。

  癌症的筛查和防癌体检主要是针对患病高风险人群,因此评估癌症高危情况、判断癌症的患病风险是第一步。

  “目前常用的是问卷调查,通过其危险因素的暴露情况可以判定高危状况。”陈万青介绍,比如肺癌的高危因素是吸烟、有害化学物质的职业暴露、家族史以及相关疾病史;再比如肝癌的高危因素主要是肝炎的感染史。

  “有这些因素时,就需要对相关情况进行评估,从而判断患病风险。”陈万青说。

  据了解,为提高居民主动开展癌症风险评估的意识和便捷程度,解决目前早诊早治覆盖面和受益人群仍相对较小的问题,国家癌症中心开发了中国居民癌症防治行动App,就是前述项目中的调查问卷,制成了在家可以自测的小程序。测试者可以根据后台给出的提示做针对性的防癌筛查。

  筛查项目,你做对了吗

  “针对消化道癌症,目前已经有非常成熟的筛查手段,就是胃肠镜。”王贵齐指出,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的筛查具有很好的成本效益。“在胃癌、食管癌高发区,我们通过癌症筛查、早诊早治,早期癌的5年生存率能达到90%以上。”

  “针对不同的筛查结果,也会有不同的建议,时间间隔也是不一样的。”陈万青以结肠镜为例,“如果第一次做结肠镜没有任何问题,建议5~10年再做第二次,但如果第一次检查发现有息肉、腺瘤或者上皮瘤变,筛查间隔就要相对缩短。”

  另外,筛查的频率也跟检查的方法相关。“比如结肠镜,5~10年做一次。如果是通过大便潜血检测,建议每年做一次,根据筛查结果,在医生的建议下定期开展体检。”陈万青说。

  肺癌是我国目前发病率最高的肿瘤。“现在已经有多项随机对照研究结果证实,低剂量螺旋CT筛查可以有效降低肺癌死亡率。”高树庚表示,在人群层面实施筛查和早诊早治,有利于全民健康,建议对有高风险肺癌因素的人群,每1~2年做一次低剂量螺旋CT筛查。

  王贵齐建议,通过培训、质量控制、专业准入,进一步提高各级医疗机构卫生人员尤其是基层专业人员的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能力。“同时,可以通过建立可持续的癌症筛查与早诊早治费用分担机制,在现有医保的基础上,建立多层次、多种形式的保险和保障机制,引导、鼓励老百姓参与癌症筛查与早诊早治工作。”

  你的生活习惯,健康吗

  早,无疑在癌症防控中具有关键意义。“早”包括: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高树庚指出,癌症的本质是人体细胞在外界的长期作用下,基因损伤长时间积累导致突变的结果,这是一个多因素作用、多阶段发展、复杂渐进的过程,一般需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时间。人们可以通过改变不良生活方式、远离致癌因素、加强生活和职业防护等措施,尽量远离癌症。

  “预防越早越好,不是到了中老年才开始,而是从小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把健康生活方式贯穿全生命周期。比如,适度运动,避免接触烟草、酒精,平衡膳食,保持乐观心态等,以此降低癌症的发生风险。”高树庚说。

  王贵齐也指出,我国胃癌、食管癌5年生存率目前只到30%~40%,因此要积极倡导合理膳食,提倡戒烟限酒等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远离危险因素。

  世卫组织提出,40%的癌症可以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和环境等因素来预防。

  如果发现癌症,必须进行规范化诊疗,既要做到不漏诊,又要避免过度诊疗与焦虑。肿瘤是人类社会发展和新陈代谢的客观事件,和高血压、糖尿病一样,是个慢性病,是个衰老的疾病,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增强免疫力,同时合理用药,定期复查,是可以与癌症“和平共处”的。

  高树庚特别指出,癌症防控需要国家、专业机构、大众的共同行动。“坐而论不如起而行,每个人都应自觉主动地将科学认知转化为实际行动,结合自身环境、家庭、工作等因素,在正规医疗机构和专业人员指导下,正确评估自己的癌症发生风险,积极采取预防、筛查、就诊措施。”

  王贵齐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做好政策支持,推进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长效机制纳入相关文件和制度,做好保障性的体制和机制建设,积极营造癌症筛查早诊早治的社会氛围,“真正让老百姓积极主动去做,医疗机构有能力去做,企业也有动力去做,在全社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本报记者 金振娅)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版权所有:农村医药报网

蒙ICP备16001043号-3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8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