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农村医药网官方网站!
健康资讯
艾滋病个人防护与家庭内清洁
时间:2023-12-25 09:45:50   来源:   浏览量:

       1、与HIV感染者/AIDS患者共同生活会被传染吗?
       不会。明确HIV的特征和传播途径,认识到HIV不会通过日常生活接触传播,只要阻断其传播途径是可以预防的。美国一家医院的调查报告证实,没有发现因与感染者共同生活,但无性交的家庭成员被HIV感染的例子。类似的报告也反映了与HIV感染者/AIDS患者共同生活、学习、就业、就餐、社交的安全性。

       2、如何切断艾滋病性病传播途径?

       性传播是我国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因此,大家要对艾滋病经性途径传播有正确的认识,做到洁身自爱,不要有多性伴无保护的性行为,这是拒绝感染艾滋病的最简单的措施。夫妻一方感染了HIV,提倡安全性生活,使用安全套。

       3、使用安全套能够预防艾滋病吗?

       安全套作为预防艾滋病与性病的工具、其效果已为无数预防实践所证实。正确使用安全套不仅可以避免怀孕,还可以预防性病和艾滋病。安全套是预防艾滋病很有效的措施。提倡使用安全套后,乌干达孕妇HIV感染率从1990-1993年的21%下降至1995年下降至2.4%。

      4、静脉吸毒对于艾滋病感染有哪些影响?

  静脉吸毒共用针具,可以造成血源性疾病的传播。因此,禁止以任何方式吸毒,特别是不能共用注射针具或使用未消毒的注射针具静脉注射毒品。

      5.为什么要禁止卖血,并提倡参加无偿献血?
     
提倡参加无偿献血,不可到非法的地下采血点去卖血;避免使用不安全的血液和血液制品,不轻易接受输血和血制品,如必须使用,应要求医院提供经HIV检测合格的血液和血制品。供输血用的血液应经过HIV抗体检测。

       6.为什么要规范管理注射器?

  医院和防疫部门应尽可能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或对注射器进行严格消毒。针灸治疗用针也须严格消毒。避免使用未消毒的器械拔牙和其他侵入人体的操作,所用医疗器械必须严格消毒,不去消毒不严格的非正规医疗机构或其他场所打针、拔牙、穿耳恐、纹身、纹眉、针灸或手术;不与他人共用针头、针管、纱布、药棉等用具,尤其是注射用针,要做到一人一针一管;避免在日常救护时沾上受伤者的血液。家庭中使用过的注射器,要放入广口硬塑料瓶中,不要让大家接触注射器,防止他人捡拾、玩耍而发生刺伤。

       7.家庭生活中有HIV感染者时应注意哪些?

  不与他人共用可能损伤皮肤黏膜的用具,如牙刷、刮脸刀和电动剃须刀等。如果照顾者手上有创伤、皮肤病(包括湿疹、皮炎等)时,最好不要徒手去照顾感染者。照顾者接触感染者的分泌物、排泄物等的物品时要戴橡胶手套,当环境被污染时应及时消毒。患者或感染者的衣物应先消毒,再洗涤。月经期使用的卫生巾、阴道内棉条、手纸以及伤口用过的污染纱布、敷料,应使用10%含氯消毒剂浸泡后放入双层垃圾袋内,再丢弃。

  8.一般日常生活接触会感染艾滋病病毒吗?

  一般日常生活接触不会感染HIV,不会传播艾滋病。例如以下几种情况。

  与HIV感染者握手、拥抱、抚摸、礼节性接吻。

  与HIV感染者一起吃饭、喝饮料以及共用碗筷、杯子。

  与HIV感染者一起使用公共设施:厕所、游泳池、公共浴池、电话、公共汽车等。

  与HIV感染者一起居住、劳动、共用劳动工具、购物、使用钞票。

9.艾滋病家庭需要使用消毒剂消毒吗?

  艾滋病不能通过日常的生活接触而传染。故对其周围物品或环境日常进行清洁即可,不必进行特别的消毒。当物品被他们的血液或体液污染时,必须认真消毒。

  (1)药剂消毒

  (2)含氯消毒剂中常用的为次氯酸钠。其他含氯消毒剂亦可使用。消毒剂含有效氯2000ml/L消毒剂,处理10-30分钟即可达到一般的消毒目的,遇有患者血液体液时可使用含有效氯5000mg/L的消毒剂进行消毒。

  (3)碘伏消毒剂可用于物品表面的消毒。含有效碘50-150/ppm的溶液作用10-30分钟即可。

  (4)75%的乙醇(酒精)可用于手的消毒,作用10分钟即可。

  (5)热消毒:HIV对于燥和热敏感,因此高温可以灭活HIV。经过56℃条件下作用30分钟,或100℃作用(如煮沸)20分钟可以消灭HIV。

  家中有HIV感染者/AIDS患者,无疑会给家庭带来许多不便。理解、同情、帮助,并积极地采取一些可能的心理支持,也有助于缓和家庭内部矛盾。如患者、感染者出现精神失常,不能保持环境卫生、拒绝与家人合作时,应将其送往医院进行治疗。做好家庭基础护理和健康指导,可有效地帮助、改善患者的健康和器官功能的恢复。

       科普文章作者:广西艾滋病临床治疗中心(南宁)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 黄金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版权所有:农村医药报网

蒙ICP备16001043号-3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8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