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农村医药网官方网站!
健康资讯
凸显中国心肺复苏“生存环”特质的导师培训班在吉林长春举行
时间:2024-10-22 23:03:35   来源:农村医药报   浏览量:
        编者按:由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心肺复苏学专业委员会主导,联合中华医学会科学普及分会、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心肺复苏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灾难医学分会、中国健康管理协会健康文化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科学普及分会组成的中国心肺复苏培训专家委员会主办,中国心肺复苏(吉林省)培训专家委员会、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乐群院区承办,国家卫健委主管《医学参考报》心肺复苏学专刊及全科医学与精准健康传播专刊协办的“国家继续教育项目”中国特色心肺复苏导师培训(China CPR4.0+)班于2024年10月19日在吉林长春圆满闭幕。成立了以刘海波教授为主任委员、百名专家组成的吉林省心肺复苏培训专家委员会,中国心肺复苏培训中心落户吉林⼤学第⼀医院乐群院区。本期“国家继续教育项目”中国心肺复苏导师培训班,凸显了中国式心肺复苏“生存环”特质,为中国式心肺复苏培训融入了中国“心”!
 
        半个世纪以来,作为抢救心搏骤停(CA)起死回生的心肺复苏术(CPR),以美国心脏协会颁布的指南为其代表,形成了以患者CA后依据不同时段采用以救求生的救治链条——生存链。无论是从救到救的流程不断优化(OHCA和IHCA),还是从救到救的技术不断改进,纵观全球CA患者生存率并没有明显提高。数据显示,我国院外心肺复苏抢救成功率≤1%、院内心肺复苏抢救成功率<10%,表明仅仅贯穿以救为主线的生存链尚有完善和发展的空间。《中国心肺复苏指南》根据CA的发展规律,从围心搏骤停全周期考量,首次将CA划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并依期赋予“三预”(预防、预识、预警)、“三化”(标准化、多元化、个体化)、“三生”(复生、超生、延生)的内涵与外延,这就为人们改进生存链不能满足CA的需要奠定了基础,顺势将“三期”依次相连围绕成的心肺复苏“生存环”呼之欲出。
 
        1.中国心肺复苏培训“三预”方针
        心肺复苏生存环之“前环”是指心脏骤停前期患者未发生心搏、呼吸骤停前的时段。通常是指发生CA前极短暂的先兆症状时间,往往只有数分钟至数小时。CA前期也泛指涵盖患者真正出现CA前的整个时间过程,这期间从个人到家庭、社区和医疗卫生服务系统乃至整个社会,每个相关要素的构成都会成为决定CA患者生存与否的关键。主要是将CA的防治救理念关口前移,CA往往猝然发生,抢救过程中任何失误和延误均可导致不良预后,因此在CA发生之前应强调预防、预识和预警“三预”方针。预防上涵括筑牢“心”的阵地(家庭寓所、120-999、社区乡村),瞄准“心”的敌人(未病之敌、欲病之敌、已病之敌)、攻防“心”的举措(远期攻防、中期攻防、近期攻防);预识上涵括把握“心”的识势(生命运势、生存形势、生活趋势),运用“心”的识法(溯源过去、循证现在、动变将来),服务“心”的识体(个人体质、家庭体育、社会体系);预警上涵括常设“心”的量级(I级响应、II级响应、Ⅲ级响应),常念“心”的呼唤(物理呼声、病理呼声、心理呼声),常做“心”的使者(平时呵心、适时护心、急时救心)。
 
        2.中国心肺复苏培训“三化”方法
        心肺复苏生存环之“中环” 是指心脏骤停中期针对患者心搏、呼吸骤停期间进行初级或高级生命支持的时段,以临床CA患者为核心,应采用标准化、多元化和个体化并重的“三化”方法,借以最大限度提高CPR的抢救成功率与生存率。在复杂多变的临床条件下,要获得最佳的复苏治疗与复苏效果,需要采取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的最切实际的防治救整合方法。标准化方法涵括基础CPR(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胸外按压),器械CPR(电击除颤、通气支持、循环辅助),药物CPR(正性肌力、整复心律、酸碱平衡);多元化方法涵括胸部CPR(胸部提压、开胸挤压、经胸起搏),腹部CPR(腹部提压、膈下抬挤、动脉阻断),他部CPR(体外膜肺、肢体加压、胸腹联合);个体化方法涵括适用程序(救助对象、救助人员、救助环境),适用施法(因时施法、因地施法、因病施法),适用时限(特殊病因、特殊群体、特殊条件)。
 
        3.中国心肺复苏培训“三生”方略
        心肺复苏生存环之“后环”是指心脏骤停后期CA患者经过初级或者高级生命支持ROSC或复苏终止后的时段,应遵循复生、超生及延生的“三生”方略,以使CA患者获得最佳生命之转归。复生涵括稳定“心”的循环(确保灌注、血管扩容、调整心律),优化“心”的指标(心肺功能、氧和指数、生命体征),解除“心”的病因(气道管理、识别5H5T、心源性CA);超生涵括超级“心”的支持(球囊反搏、体外膜肺、血液净化),超越“心”的管理(温度管理、液体管理、酸碱管理),超长“心”的时限(病因差异、患者差异、病境差异);延生涵括延续“心”的生命(器官移植、组织移植、细胞移植),完善“心”的三表(遗体捐献表、器官捐赠表、慈善捐报表),回归“心”的家园(归成植树、归成厚命、归成善心)。
 
        4.中国心肺复苏培训“三腹”方位
        源于实施传统的标准心肺复苏(STD-CPR)时受胸外按压禁忌证限制应运而生的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方法(腹部提压CPR技术),在应用于STD-CPR 禁忌证的同时,因STD-CPR 过程中约30%~80% 并发肋骨或胸骨骨折、骨软骨交界分离,甚而损伤肺、胸膜及心脏,限制了对心搏骤停(CA)患者高质量STD-CPR的实施,影响了CA患者的心肺复苏(CPR)成功率。而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技术弥补了上诉不足,且随着临床研究与实践的深入,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技术的协同救治于CA患者,是迄今为止实现人工循环与呼吸并举的心肺复苏生命支持技术,通过“腹心、腹肺、腹脑”心肺脑交互作用,达到起腹心动、起腹呼吸、起腹神志的“三腹”效应,为挽救生命“起死回生”完成高质量心肺复苏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5.中国心肺复苏培训“三师”方道
        为推动中国心肺复苏(CPR)的技术培训和科学普及,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心肺复苏学专业委员会联合中华医学会科学普及分会制定了《2018 中国心肺复苏培训专家共识》;其形成是以《2016 中国心肺复苏专家共识》为总纲,落实心脏停搏(CA)前期的预防、预识、预警“三预”方针,CA 中期的标准化、多元化、个体化“三化”方法,以及 CA 后期的复生、超生、延生“三生”方略等重要策略,并结合了中国的具体国情和临床实践。本专家共识总结了迄今为止已发表的关于 CPR 培训的科学证据,并基于中国的国情提出了“CPR 培训三角”的概念。
 
        《2016中国心肺复苏专家共识》指南体现了CPR生存环CA前期“前环”以“预”字为纲,变被动抢救为主动前伸防控,力求预防厚命、预识知命、预警保命;突出CPR生存环CA中期“中环”以“化”字为主,使CPR科学技术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准确把握CA患者和CPR技术共性标准和个性特点,辨证施救与科学化解,力求标准化救命、多元化蕴命、个体化和命;强化了CPR生存环CA后期生存环“后环”以“生”字为重,尽显敬畏生命、拓展生命的CPR发展观,优化CPR后管理的全过程,使生命得以恢复和延续,力求复生回命、超生御命、延生续命,传承“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的中华经典,凸显“防未心、治欲心、救已心”的防治救“九命”闭环生命观。无疑,生存环是我国学者对以往CPR生存链从点、线、面、体的空间拓展,相信随着以心肺复苏生存环理论为支撑的中国心肺复苏培训(China CPR 4.0)国家继教项目的深入展开,通过贯穿整个围心搏骤停期的临床整体方案实施,必将全方位、全过程、全立体地诠释中国特色CPR的内涵与外延;编织“欲死还生”前环、“起死回生”中环、“向死再生”后环的心肺复苏生存环,对指导CPR的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有重要意义,共铸中国心肺复苏生存环任重而道远!
 
图:中国CPR三循环
 

 
【参考文献】
[1]王立祥. 中国心肺复苏生存环[J].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19, 31(5): 536-538. DOI: 10.3760/cma.j.issn.2095-4352.2019.05.003.

[2]王立祥, 刘中民, 刘亮. 中国心肺复苏培训教程[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9: 62-72.
[3]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心肺复苏学专业委员会. 王立祥、孟庆义、余涛.2016中国心肺复苏专家共识 [J].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 2016, 28 (12): 1059-1079.
[4]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心肺复苏学专业委员会, 中华医学会科学普及分会, 王立祥、孟庆义、余涛. 2018中国心肺复苏培训专家共识[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18, 30(5): 385-400. DOI: 10.3760/cma.j.issn.2095-4352.2018.05.001.
[5] 王立祥,吕传柱,余涛.中国公众心肺复苏卫生健康指南[J].实用休克杂志(中英文),2018,2(6):367-369.
[6] 米玉红、周飞虎、王立祥等.《中国心肺复苏专家共识》之孕产妇心搏骤停防治救指南,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23年1月第35卷第1期.Chin Crit Care Med january 2023,vol.35,No.1
[7]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心肺复苏学专业委员会.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专家共识[J]. 解放军医学杂志, 2020, 45(4): 345-258. DOI: 10.11855/j.issn.0577-7402.2020.04.02
[8] 中国腹部提压心肺复苏协作组. 腹部提压心肺复苏专家共识[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3, 22(9): 957-959. DOI: 10.3760/cma.j.issn.1671-0282.2013.09.004.
[9]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心肺复苏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心肺复苏专家共识》之腹部提压心肺复苏临床操作指南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19 年 4 月第 31 卷第 4 期 Chin Crit Care Med,April 2019,Vol.31,No.4
[10]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心肺复苏专业委员会.米玉红 王立祥 程显声.《中国心肺复苏专家共识》静脉血栓栓塞性CA指南,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8 年 12 月第 30 卷第 12 期 Chin Crit Care Med,December 2018,Vol.30,No.12
[11]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心肺复苏专业委员会.张重阳、李立艳、孟庆义、王立祥.中国淹溺性心脏停搏心肺复苏专家共识,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20 年 8 月第 29 卷第 8 期 Chin J Emerg Med, August 2020,Vol. 29, No. 8
[12]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心肺复苏专业委员会.胡婕,刘辉,刘亚华,周飞虎,刘中民,王立祥.陆战伤心脏骤停心肺复苏专家共识,解放军医学杂志,2023,48(4 2023-05-18
[13] 王立祥、刘中民 创伤性心搏骤停心肺复苏观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22年 4月第 24卷第 4期 Chin JOrthopTraumaApril2022Vol.24No.4
[14] 王立祥. 腹部心肺复苏学[M].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4.
[15] 王立祥,心肺复苏王立祥观点[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22.12
[16] 刘中民,王立祥,李静. 中国心脏猝死防治救体系建设蓝皮书(2022)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22年11月第34卷第11期
 
文/王立祥、刘中民、米玉红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版权所有:农村医药报网

蒙ICP备16001043号-3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8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