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农村医药网官方网站!
024瞭望:当前有非常大的机会,医药、AI、新能源等有望率先反弹

原创 本刊 证券市场周刊市场号

本刊编辑部丨刘增禄 齐永超 王飞

编者按

有人说:“3000点是A股对投资者最长情的陪伴。”2023年首个交易日,上证指数以3087点开盘,最后一个交易日,上证指数收于2975点,重回3000点“拉锯战”。

忆往昔,自2007年首次突破3000点后,十六余载,上证指数经历过2007年10月6124点的辉煌,欣赏过2015年6月5178点的风光,但也曾陷入过2008年10月1664点、2019年1月2440点的低谷。

那即将到来的2024年,A股是否能走出市场期待的“龙抬头”行情呢?

在本刊近期重磅策划的“底部与曙光——2024投资策略会”上,多位知名经济学家和机构投资者对此展开深入探讨。综合来看,大家对于2024年的中国股票市场表现都较为乐观,尤其是A股市场,“当前底部到了,蕴藏着极大的投资机会”已成共识。此外,外资在年底节点也开启了买入模式。2023年最后一周,北上资金即一改过去三周净流出态势,开始大举买入,周净买入金额超过百亿元。

而在多重政策利好带动下,医药、AI、新能源、调味品等领域优质龙头公司有望率先实现均值回归。

更多利好政策将出台

持续为2024年经济托底

2023年12月11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系统部署了2024年的经济工作,其中会议要求,“2024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不断巩固稳中向好的基础。”

对此,中银国际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对本刊表示:“最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定调是比较积极的,尤其在稳增长方面,比2023年更加积极。另外,还有两个新的提法非常值得关注,就是在‘稳中求进’大基调之后又加了‘以进促稳’和‘先立后破’,这实际上也表达了2024年将实施更加积极经济工作的态度。”

徐高进一步解释说,“稳中求进”的提法已经持续好多年了,其中的重点在于“稳”字,而“以进促稳”即要通过“进”来实现“稳”的这种局面,“进”的味道更加明显。因此,在经济增长经济工作的目标设定上,我们认为,未来会更加地积极。“先立后破”则是要求在我们新旧动能转换的过程中,一方面确实要培育一些新的经济增长点,但另一方面对于传统的增长引擎,尤其是房地产这种经济基本盘重要的组成部分也不能过度地去压制。“所以,综合来看,我觉得2024年我们国家的工作力度可能会进一步地加强。”

其实,自2023年四季度以来,国家的经济工作已经提前向“以进促稳”的方向倾斜了。如2023年10月24日,万亿特别国债获批,增发的国债将全部通过转移支付方式安排给地方,集中力量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弥补防灾减灾救灾短板。其中,2023年拟安排使用5000亿元,结转2024年使用5000亿元。对此,有业内人士向本刊表示,“国债安排给地方政府,能够减少地方财政的压力,这有利于经济复苏。增发国债,也表明我们国家已开始全力拼经济了。”

思睿集团首席经济学家洪灝也有相似观点,其对本刊表示,“万亿国债的确是扩大了我们自给,对2023年四季度和2024年一季度GDP的增长将起到有效提振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在万亿国债推出的同时,多家机构研究表明,中国经济因疫情而产生的“疤痕效应”正在消退。如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近期公开表示,“2023年三季度以来,‘疤痕效应’本身的影响已经开始消退。并且在房地产市场被控制住的条件下,‘疤痕效应’的消退和经济向好恢复是可以维持的。”

谈及2024年中国经济增速目标,洪灝和徐高均预期将在5%左右,并认为,未来货币政策利好也将持续推出。“我认为央行在2024年还会陆续有一些宽松的政策推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讲得非常清楚了,会保持对于经济的托底作用,但新的宽松货币政策不会再像以前那么激烈。”洪灝分析说。

而在徐高看来,接下来的政策将围绕如何向房地产开发商提供更多融资,以提振房地产行业发展来展开。“目前政策已经在向这方面迈进了,比如‘三个不低于’政策的出台。从2023年的重要会议表态来看,2024年房地产融资政策要比2023年好很多,2024年房地产融资很可能将会处于一个触底回升的过程。其中,房地产投资的降幅也要比2023年明显收窄。”

虽然2024年经济预期有诸多利好政策托底,但洪灝提醒道,投资者要对政策的预期效果进行修正,要对政策的效果有一个正确的预期。“政策一经推出,相关东西并不一定会马上发生改变。比如,大家预期政策的推出立刻会对股市产生积极的影响,这是不现实的,因为政策是为了稳定经济,为实体经济排忧解难,帮助就业,帮助中小企业纾困,而不是去刺激市场上涨。如果根据股市波动而出台政策,那相关部门一定会忙得不可开交,股市每天都在波动,这是由人的情感因素决定的。”

2024年A股市场表现会比2023年好很多

当前市场底部区域蕴藏非常大的投资机会

2023年年尾,上证指数3000点“拉锯战”再度开启。即将到来的2024年,A股又将如何演绎?当前是否为布局的好时机呢?

“当前的点位非常适宜炒股,无论政策面还是估值情况,此时都蕴藏着非常大的机会,所以当前我们的投资策略非常积极。例如,虽然我们一直以来都有跟投基金的习惯,但从未像当前这样积极。”林园投资董事长林园对本刊坦言。

在林园看来,当前A股市场的估值已经到了具备参考意义的历史低位,非常便宜,“未来不会有太大的下跌空间,2024年的市场应该比2023年好很多。”他坚定看好当前市场处于底部区域的投资机会,并认为,随着市场情绪好转,外资也将重回A股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坚定看好A股市场2024年的投资机会,但对于在2024年的投资中是否会用杠杆或建议投资者使用杠杆,林园明确表示,不建议大家使用杠杆,“我自己也不会用”。他建议投资者为了应付突发的变化,手中需要保持一定比例的现金。

洪灝也认为当下点位介入,再往下走的空间并不多,“虽然底部已经确定,A股也不一定会立刻V型反弹,还需要一些催化剂扭转市场的信心和预期。”

洪灝表示,货币、估值和盈利是影响投资回报的三个因素,当前来看,此前压制股市估值的汇率因素正在好转,市场对于2024年中美息差的收敛有一定预期;盈利角度来看,上市公司的盈利水平通常是GDP增速基础上有1%~2%的加成,因此,基于此前我们对2024年GDP可能会有5%左右增速的判断,预期2024年上市公司盈利增速大概在6%~7%。

“我们常说‘病树前头万木春’,大家不要着急,对(市场)未来要有一点耐心。”谈及对2024年上证指数点位的预期,洪灝认为,交易区间有望维持在3000点~3500点。

前海开源基金投资部总监崔宸龙对于2024年的市场,同样比较乐观。他对本刊表示:“自2021年年底以来,市场已经历了长达两年的修整,特别是在2023年年初,投资者对于疫情放开之后的市场表现是有很高的期待的,但由于一些因素的影响,市场表现并未尽如人意,比如美联储超预期加息,导致了全球市场尤其是新兴市场的股票显著承压,整体估值出现下移。但当前时点,已经可以看到美债利率的拐点,即美债利率正在由高收益率向下运行。此外,国内经济的基本面也正处于慢修复过程。在此影响下,市场估值端的压制因素有望逐步解除,这些都将对2024年的市场构成正向的影响。”

相较于对A股投资机会的积极态度,投资者对2023年以来持续震荡下探的港股态度则“喜忧参半”。在崔宸龙看来,当前的港股市场确实已经存在不少具有估值优势的好公司,其中有很多“挖金子”的机会。

洪灝认为,恒生指数2024年有望围绕15000点~23000点波动,其预测上限相较当前17000点附近点位,有较大的上行空间。但洪灝也明确表示,虽然当前港股估值无论是相对其他资本市场横向对比,或是相较自身历史纵向对比,都很便宜。“但估值洼地只能证明它的确很便宜,但在市场情绪影响下,它也仍有可能会变得更便宜,因此估值洼地并不是我们进行投资决策的一个关键触动点。”洪灝如是说。

林园在提及2024年是否会布局港股时,也明确表示,考虑到当前港股相较A股走势更为孱弱,公司旗下的基金目前并不太倾向投资港股,“因为对于一个弱势的市场是很难进行投资的。”林园如是回答。

人工智能行业β机会2024年将延续

智能驾驶正步入快速渗透期

2023年,市场热点板块不断迭代切换,其中,以人工智能(AI)为代表的科技行情成为最大亮点之一。据Wind人工智能指数显示,2023年全年,该指数累计上涨超过30%,显著跑赢同期大市。

在人工智能行情持续升温背后,是自ChatGPT问世以来,各路资本对于大模型(具有大量参数和复杂结构的机器学习模型)的极力热捧。当前,无论OpenAI、谷歌等海外科技公司,以及百度、华为、腾讯、科大讯飞等国内科技企业,均在该领域持续加码布局。随着多类型大模型加速问世,其也正不断走向大规模应用。

对于人工智能的投资机会,东方马拉松投资董事长钟兆民将其重点划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算力,当前整体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其次是与数据库有关的公司、最后是各个行业的应用端,比如人力资源管理、客户关系管理、财务系统以及人工智能网络安全应用等,我认为这些领域都有诞生牛股的机会,一些公司的股价已经开始有所表现了。”对于未来的赢家,钟兆民认为,大概率还是会集中在几家头部公司中,但具体哪一家最终会胜出并不好判断。

近来,随着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方法的不断改进,人工智能多分支领域迎来了快速发展,与此同时,人工智能模型也正在由单模态向能够适应更多应用场景的多模态切换。年底节点,A股多模态人工智能板块活跃度升温,软通动力、奥飞娱乐、昆仑万维、天娱数科等多只概念股均迎来异动上涨。

在多模态人工智能领域,上市公司也正在“排兵布阵”。据本刊观察,不少公司近期即通过投资者互动平台等方式剧透了在多模态人工智能方面的相关布局。如软通动力表示,公司推出的“软通天璇2.0 MaaS平台”是基于昇思MindSpore人工智能框架打造的一站式服务平台,该平台支持多模态模型融合;润建股份称,公司曲尺平台开发的AI行业模型支持多模。

“多模态的大模型是人工智能的重大基础设施,从目前来看,中国或美国,我们认为这类企业不需要太多,但目前来看,OpenAI、谷歌等公司在这个领域是相对领先的。”钟兆民如是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近来随着政策加持以及华为、小米等互联网科技公司的加入,汽车的智能化发展也显著提速,智能驾驶更是成为各大厂商跑马圈地的必争之地。

随着产业景气度不断提升,上市公司也纷纷开启了业务拓展模式。如四维图新表示,公司聚焦汽车智能化主赛道和新型tier1的战略定位,持续加大自动驾驶、芯片等相关研发投入及业务推广;索菱股份称,智能舱驾业务目前进展顺利,正与海内外多家潜在客户洽谈中。此外,豪恩汽电、晋拓股份、富奥股份、祥鑫科技、华域汽车等多家公司也在近期剧透了在智能驾驶方面的相关业务布局(见表1)。

对于智能驾驶的投资机会,崔宸龙表示,第一点,自动驾驶有一个很大的应用场景,所以包括很多互联网科技巨头都没有放弃对于自动驾驶的投入。一旦有车企能够在更高级别的智能驾驶领域实现技术突破,一定是重磅利好,至少在短期内能够取得压倒性的优势。第二点,实现智能驾驶需要一个硬件平台,在这个硬件平台中,比如芯片、传感器、摄像头、激光雷达以及一些软件公司的算法领域,一旦智能驾驶实现技术上的再突破,这些细分零部件等领域也会迎来不错的投资机会。

随着智能化渗透率不断提升,汽车的产业属性也逐渐由此前的偏向于“传统”向新兴成长切换,而这种转变对二级市场的估值构成了较大影响。

2020年~2021年期间,美股特斯拉的估值水平多维持在数百倍甚至超过千倍。对于这种现象,钟兆民分析认为,如果特斯拉仅仅是造车,按照传统估值来看,其估值水平可能只有10倍或15倍。“市场之所以给予其高估值,是因为其有很多其他技术因素加持,比如自动驾驶、人形机器人等,它仍然是一个发挥着将人从A点安全地送到B点的基本功能的汽车,但也越来越像一个移动的智能终端。”

在汽车的智能化领域,主机厂以及互联网科技公司均在重金加码,而这也正在改变汽车产业的竞争格局。

对于此,崔宸龙表示,从未来2年~3年的维度来看,汽车行业的竞争还是会非常激烈的。“当前各大厂商都在争相提升自身产品的竞争力与性价比。现在还并没有看到某一家企业或某几家企业的产品具有压倒性的优势。因为在操控、智能化、能耗等各方面,不同车企的产业均有其自身的吸引力,整个行业还处在一个百家争鸣的状态。互联网科技企业的入局,已经在汽车行业形成了鲶鱼效应。”

“埃隆·马斯克(特斯拉公司CEO)之前谈道,未来全球前10大车企第一名是特斯拉,后面九个全是中国车企。可以看出他对中国车企的竞争力是持肯定态度的。不过,现在很难看出谁会是最后的赢家。”钟兆民如是表示。

2024年新能源新转机有望出现

锂电产业链、光伏等未来看点多

2023年,新能源赛道整体承压,锂电池、光伏等未能延续此前年度的上涨,不过,市场端则均在不断“发力”。分析人士认为,在多重因素作用下,2024年的新能源赛道仍颇具看点。

我国新能源整车、电池装车量正在迎来持续增长。据中汽协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11月,新能源汽车月度产销量首次双超百万辆。这带动了电池装机量的进一步增加。另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显示,11月,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为44.9GWh,同比增长31.0%。

不过,作为动力电池上游的锂电池材料价格却未能与整车、电池装车量同步增长。以动力电池正极材料的碳酸锂为例,目前市场价格约为10万元/吨,这相较于2022年11月的高点缩水超过八成。对于这种现象,崔宸龙表示,“2023年以来,锂电产业链的表现相对逊色,不仅在股票市场中得以反映,还体现在实业经营层面,因为很多锂电池公司的业绩出现下滑甚至在部分季度出现亏损。当碳酸锂价格出现快速下跌时,确实对于需求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在这种状况下,市场参与者多会选择去库存以规避减值损失。”

“另外,新能源车市场在2023年有一个结构性的转变,即混动车型的销量占比提升,这对新能源汽车销售数量构成了较大贡献,但因为混动车型带电量远低于纯电车,所以导致新能源汽车销量增加,但对电池的需求在边际减弱。”崔宸龙分析说。

对于后市,崔宸龙的观点是相对乐观的,其表示,“2024年混动车型在整个新能源车中的占比应该难以再出现大幅上升,这样会形成一个有利的局面,即单车带电量的提升。理论上来讲,随着单车带电量快速增长,电池需求量的增速将可能超过整车端。另外,在碳酸锂价格经过深度调整之后,一些企业表现出了补库的意愿,因此,锂电产业链是值得关注的。”

事实上,12月,部分锂电池公司股价已经出现异动上涨,如赣锋锂业、天力锂能、天齐锂业、新宙邦、宁德时代等。

长期以来,重点投资于“与嘴巴相关”的林园,也涉猎了新能源领域。林园此前通过定增方式布局了新能源整车公司赛力斯,对于该笔布局,林园表示,参与新能源定增只是用盈利赌一把未来,买了就不会卖。“既然大家都看好新能源,我也想参与一下,但我绝对不会把客户的钱拿来去赌。”

林园表示,“新能源板块的机会一定是非常大的。但是我们并没有把它当做重点投资方向。因为我已经找到比它增长更明确的赛道了。”

2023年,光伏产业链的二级市场表现与产业景气度同样出现背离。多数光伏公司股价出现了深度调整,但与此同时,光伏装机量则在不断创新高。近日,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对2023年装机预测进行了第二次上调,将中国光伏新增装机预测由120-140GW上调至160-180GW。

对于光伏产业的未来机会,作为“卖铲人”的光伏设备领域将不可或缺。崔宸龙表示,“设备的投资往往领先于需求,在研究设备端的订单量时,往往是行业的某些技术出现了重大升级的时候,而正是在这个时点,企业的订单量才会爆发,因为对于下游企业而言,只有抢先购置新的设备才能抓住行业变革的红利。比如当时光伏电池向PERC电池的转化,PERC电池的设备企业就出现了订单量数倍的增长。”

医药赛道未来三五年仍有孕育大牛股的可能

看好与三大病相关的人口老龄化投资方向

谈及2024年的投资机会,多位投资者将目光聚焦到医药赛道,其认为医药行业的未来发展会比目前市场预期的还要大很多。

如对于医药板块,尤其是与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三种疾病相关的人口老龄化投资方向,是林园未来20至30年最为看好且惟一会加仓的领域。

“这是一个年复合增长率能够在30%以上的赛道,中国社会已经进入老龄化,对于三大疾病药物的刚性需求是任何因素都抵挡不了的。我相信在未来30年,这个赛道中一定会成长出能与茅台市值相媲美的公司。”林园分析说。

对于一些投资者仍在担心部分医药公司的PE较高,林园表示,相较于PE,公司产品的药效和受众人群更为重要。他以片仔癀为例分析说,“片仔癀起源于明朝时期,如果没有效,我想它应该早就消失了。”

钟兆民也对医药板块给予了高度认可,他表示,中国的中药领域具有全球优势,部分医药赛道的头部公司已具备可关注价值。

他表示,在医药行业中,中国有中药、医疗服务、西药,西药又包括了化学医药和生物医药。中药属于我们的国宝,在这个领域,欧美与我们相比是没有竞争优势的,一些中药企业已经拥有了上百年的历史,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他们的生命力是很顽强的。

他以上述中药龙头为例分析说,虽然从股价角度,不排除继续调整的可能性,但回归产品属性来看,它具有保肝护肝的效果,而且在两个国家绝密级配方中占据其一。从稀缺性来看,其仍然具有极大的关注价值。

经过此前的大涨,近两年,A股和港股市场中,无论创新药还是医疗服务类公司,股价均长期呈现了震荡回调的趋势。但对于未来的投资机会,钟兆民认为,理论上来讲,做药的企业往往具有非常大的弹性,有一些在港股上市的内地药企具有非常强的创新能力。整体来看,我国的创新药产业虽然整体起步较晚,但是成长空间可观。

对于医药服务行业,钟兆民表示,当前人口老龄化现象愈发明显,这给康养行业带来很多机会。而在化学医药和生物医药领域,他表示,虽然当前仍需向国外借鉴经验,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国在制药领域具有工程师红利优势,“之前仿制药领域走出了大牛股,现在有工程师红利优势的生物医药领域同样有可能出现大机会。”

此外,对于医疗器械行业,他认为也具有很大机会,尤其是头部企业。“医疗器械行业一定程度上也属于制造业的范畴,能够充分受益于我国工程师红利以及产业链等优势。虽然近两年医药股的整体表现偏弱,但未来3~5年,整个行业仍有孕育大牛股的可能。”

白酒销售疲软,但龙头公司地位依然稳固

调味品行业龙头和成长型公司都有较大机会

与A股估值处于底部区间相似,消费板块的一些核心标的的估值近三年缩水严重。据Wind统计,自2021年2月18日以贵州茅台为代表的消费蓝筹股价滑坡以来,多数“茅指数”蓝筹龙头股的股价普遍进入了震荡整理期。如贵州茅台总市值由当初的3万亿元左右跌落至如今2万亿元左右。此外,格力电器等几只消费股同期估值缩水同样明显,均在70%以上(见表2)。综合来看,Wind茅指数(8841415)区间累计跌幅接近50%。那么,这些公司是否同样跌出了“黄金坑”?

对于白酒行业及其龙头,林园表示,“(白酒)这个行业我已经不关注了,当然我以前买了的公司,也不会卖出,我会一直持有。”

钟兆民则表示,现在的整体经济状态一定程度上会对整个白酒行业产生阶段性的影响。“我们最近到专卖店去买酒,发现没之前那么紧俏了。虽然白酒头部公司最近也进行了提价,但第二名没有提价,第三名甚至还降价了。但从长期来看,这样的头部公司是非常稀缺的。从供应端来看,它一直是中国第一品牌的酱香型白酒,产品竞争力无出其右。”

钟兆民进一步表示,“如果只关注股价表现,那么,是很难长期坚定持有的,投资真正需要关注的则是公司本身的竞争格局、产品优势,这样才能持有很长时间。我身边甚至有的人(对其)已经持有了20年。虽然整个行业受到经济形势一定影响,但头部公司的行业地位是难以被撼动的。”

最新公告显示,贵州茅台继续保持了业绩的稳定增长。公司在2023年最后以一个交易日发布生产经营情况公告,2023年度,公司预计实现营业总收入约1495亿元,同比增长约17.2%;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735亿元,同比增长约17.2%。

而对于同属酒业的葡萄酒细分领域,钟兆民也持有相对乐观的态度。他坦言,我们很多人可能都是(葡萄酒)消费者,葡萄酒也有其相对稳定的特定消费市场。

他举例说,此前他对烟台某葡萄酒公司进行调研时了解到,公司创始人是一位广东人,他要做葡萄酒的原因是因为其在广东时发现很多外国使节非常爱喝葡萄酒,所以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生意。

“还有一家江浙一带的白酒企业想做葡萄酒生意,通过市场调研后发现,对于葡萄酒的产地,多数消费者的印象都是法国,而不是我国的烟台、宁夏等地。这家企业后来的做法也比较明智,它收购了法国的酒庄、使用法国的葡萄酒品牌,后来也在中国市场占有了一席之地。”钟兆民分享说。

大消费领域,除了医药和酒类,调味品、乳制品、粮油等在当前市场环境下,也都蕴藏着一定的布局机会。

如对于调味品行业,钟兆民和林园则都较为乐观。林园表示:“从当前的估值水平看,我认为机会还是非常大的,调味品也是必需消费品,行业中的龙头公司和成长型公司都是存在机会。”

钟兆民也指出,虽然调味品的品牌众多,竞争相对激烈,行业壁垒并不高,但本身还是一个相对较好的行业。虽然整体来看,调味品企业最快的增长阶段应该已经过去,“但在成长性变慢预期下,估值仍具有优势的公司,我认为还是值得关注的。”

在谈及粮油板块,林园表示,粮油属于大众消费品,需求很高。此外,对于市场投资者关心的他对粮油龙头配置的话题,林园坦言,“我在粮油龙头的投资上确实有小部分的浮亏,但当前的结果都是在我的预料之中的,当初也想到过会有这种结果,而且我们也不排斥这种结果,我并没有觉得被套,我们只是做配置,我们对仓位是有控制的,这并不会对我造成很大的伤害。”

而对于乳制品行业,钟兆民表示,乳制品行业基本已经形成了几家头部公司的寡头垄断格局,近几年,乳业公司的股价表现也相对并不强势,但公司的经营普遍不错。但目前乳制品行业仍存在产品同质化的问题。“虽然乳业品种存在一定的地域差别,但产品的本质差别并不明显,所以,品牌商业价值也相对并不高。一些公司渠道费用很高,也一定程度说明了这家公司的产品力并不强。”钟兆民分析说。

林园则表示,虽然乳制品消费与人口结构有一定的关联,但人口老龄化对乳制品消费的影响并不大。并且据其观察后发现,其实老年人更喜欢喝牛奶,因为人一旦上了年纪就会更注重营养均衡,牛奶是很好的蛋白质摄取来源。“不过,如果人口出现下降,则一定会对乳制品产生影响。”林园如是说。

(本文已刊发于12月30日《证券市场周刊》,原标题为《2024市场瞭望:利多政策持续为经济托底,低估的A股市场将迎来价值重估机会。文中观点仅代表嘉宾个人,不代表本刊立场。文中提及个股仅做分析,不做投资建议。)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镜像

原标题:《林园、洪灝、徐高等2024瞭望:当前有非常大的机会,医药、AI、新能源等有望率先反弹》

排行榜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版权所有:农村医药报网

蒙ICP备16001043号-3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8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