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有8500万残疾人,他们的生活状况关乎千千万万个家庭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需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在第30个国际残疾人日来临之际,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也即将度过第6个年头。
截至2021年第三季度,我国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惠及1189.5万残疾人,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惠及1489.8万残疾人,年发放资金额度超过300亿元,为残疾人群体托起“稳稳的幸福”。
更温暖的制度
“春风化雨山山翠,政策归心处处春。”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民乐小区阳光书画社,居民季贺挥笔写下对联。
季贺多年前因为车祸导致腿部残疾,生活一度陷入困境。“最困难的时候是靠政府帮扶过来的。”季贺还记得,那时,社区工作人员帮他申请了廉租房,自己每个月还享受多项政策补贴,生活才得以保障。
“今年,石嘴山市又提高了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季贺觉得如今的生活充满了希望,“不积极面对生活,怎么对得起党的好政策!”
季贺的故事并不是个例。由于许多残疾人劳动创收能力相对较弱,且存在额外的生活支出和长期照护支出,残疾人家庭普遍面临生活困难和长期照护困难。
针对这种情况,2015年9月25日,国务院正式印发《国务院关于全面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的意见》,决定从2016年1月1日起全面建立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
从补贴内容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主要补助残疾人因残疾产生的额外生活支出;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与残疾程度挂钩,不区分家庭收入,主要补助残疾人因残疾产生的额外长期照护支出。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中的残疾人为生活补贴对象,残疾等级为一级、二级的重度残疾人是护理补贴对象。同时,国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扩大补贴范围。
更便民的流程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
6年来,为了把党和政府的温暖真正送到千千万万残疾人及其家庭,民政部等部门不断完善两项补贴制度建设,还组织开展了两次专项督导、两次全面自查,对各地情况摸底排查,确保两项补贴制度得到全面贯彻落实。
“以前办理残疾人补贴,只能回吉林老家,现在材料都联网了,我在高密就能办了,特别方便。”在办理完残疾人两项补贴手续后,山东潍坊高密市居民李学军高兴地说。
李学军患有肢体二级残疾,老家在吉林省德惠市,目前随在高密打工的儿子居住。以前办理残疾人两项补贴手续,需要他从高密市去德惠市,行程约1500公里,如果开车,仅往返高速公路费就需要约1000元,费钱费时费力。但现在,李学军只要在高密当地就能一次性完成补贴申请。
转变不只发生在山东。2021年4月1日,残疾人两项补贴资格认定申请“跨省通办”在全国范围内展开,申请不再受户籍地限制。截至11月30日,全国受理残疾人两项补贴“跨省通办”申请667例,成功办理301例。
更完善的机制
服务更“精细”,监管更“精准”。
6年来,民政部会同中国残联等部门不断提升残疾人两项补贴发放的信息化水平,加强对补贴信息的实时监测、比对、归纳分析和动态管理。
建成于2018年的全国残疾人两项补贴信息系统与中国残联的残疾人口数据库实现数据实时共享,只需输入身份证号码就能够判断是否为持证残疾人,极大地提高了信息提取和录入的效率和准确性。目前,系统已为26个省份5万多个用户提供了补贴管理支持,所形成的全国两项补贴“大数据”在监测和规避各类虚报领补贴、阻止重复申领补贴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同,如何让补贴标准在与当地财政承受能力相适应的同时,更好地兼顾残疾人生活保障需求和长期照护需求?
2019年,民政部、财政部、中国残联印发《关于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动态调整机制的指导意见》,推动建立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动态调整机制。
如今,已有20个省份建立相关机制。在江苏,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按照低保标准的25%至100%确定,建立了随低保标准同步动态增长的调整机制;在宁夏,每2至3年调整1次补贴标准的原则进一步明确;在山东,补贴标准采取分级分类方式,一二级重度残疾人生活补贴和一级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提高……
“下一步,民政部将会同中国残联等部门贯彻落实国务院意见要求,确保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应享尽享残疾人两项补贴。同时,民政部门将运用大数据监测,及时告知并主动服务残疾人,使补贴申领更加便民利民;还将继续推动简政放权,积极推动残疾人两项补贴审定权限下放到乡镇(街道)。”民政部社会事务司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