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农村医药网官方网站!
权威发布
双管齐下提升卒中风险预测准确性
       近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超声影像科邓又斌教授和刘娅妮主任医师团队研究发现结合颈动脉斑块RADS评分与传统狭窄程度评估,能显著提高卒中风险预测准确性。这一发现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精准的颈动脉斑块危险分层工具,有望提升卒中预防和治疗效果。该研究成果论文已发表在《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心血管成像》上。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导致缺血性卒中的主要原因之一。颈动脉斑块RADS评分是一种用于评估颈动脉斑块影像学特征的标准化跨模态分类系统,旨在帮助临床医生评估斑块的稳定性及卒中风险。基于斑块形态和成分,可将其分为RADS1(无动脉粥样硬化)至RADS4(复杂特征斑块)。传统的卒中风险评估主要依赖颈动脉狭窄程度的评估,但这种方法往往忽略了斑块形态与成分等关键因素,导致部分患者的卒中风险被低估,尤其是轻度至中度狭窄的患者。

  研究团队回顾性分析了曾接受磁共振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和超声检查的1378名患者的数据,其中包括987名无症状患者和391名有卒中病史的患者。结果显示,在平均57个月的随访期间,4.6%的无症状患者和16.9%的有卒中病史患者分别经历了首次和复发性卒中。随着颈动脉斑块RADS分级水平的增加,无症状患者的无病生存和有卒中病史患者的无复发生存时间均进行性减低。这表明,颈动脉斑块RADS评分能够显著提高卒中风险分层。

  该研究进一步发现,在轻度至中度狭窄的患者中,颈动脉斑块RADS评分≥3的患者,其无疾病生存时间和无复发生存时间显著低于评分<3的患者。通过结合颈动脉狭窄程度与颈动脉斑块RADS评分,无症状患者中有3.3%实现了正确的重新分类,相应的净重新分类改善率为63.8%;有中风病史的受试者中有9.7%实现了正确的重新分类,相应的净重新分类改善率为47.8%。

  研究团队表示,这意味着医生可以更精确地评估患者的卒中风险,尤其是用传统评估方法可能低估风险的轻度至中度狭窄患者,从而制定更个性化的预防和治疗策略,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据《健康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版权所有:农村医药报网

蒙ICP备16001043号-3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8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