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之路
23岁姑娘确诊胃癌全胃切除:胃癌年轻化,幽门螺杆菌“功不可没”
时间:2022-01-12 12:54:22 来源: 浏览量:
胃癌是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在中国,每年因为胃癌死亡的人数世界第一。
胃癌的发病率会随着年龄增加而显著升高,但这并不代表着胃癌离年轻人很遥远,相反,从临床数据来看,胃癌正在逼近30岁以下的年轻人。
今天,人民网一则关于胃癌的新闻上了微博热搜。
浙江宁波,23岁的小左平时工作很忙,压力很大,身材正常。11月中旬,小左开始胃疼,胃疼持续了两周,她也没太重视,直到一次餐后,小左出现了呕血症状,她才慌了神。小左被确诊为胃癌进展期,由于病灶很大,需全胃切除,且癌症复发转移的可能性较高。医生:很多胃肠癌,都由前期病变发展而来,如息肉、溃疡等,要定期筛查,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
最新的肿瘤学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年轻人患胃癌的人数占全部胃癌总数的比例,已从20世纪70年代的1.7%上升到3.3%,呈逐年增高趋势。
近5年来,19~35岁青年人胃癌发病率比30年前翻了一番。
浙江宁波,23岁的小左平时工作很忙,压力很大,身材正常。11月中旬,小左开始胃疼,胃疼持续了两周,她也没太重视,直到一次餐后,小左出现了呕血症状,她才慌了神。小左被确诊为胃癌进展期,由于病灶很大,需全胃切除,且癌症复发转移的可能性较高。医生:很多胃肠癌,都由前期病变发展而来,如息肉、溃疡等,要定期筛查,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
最新的肿瘤学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年轻人患胃癌的人数占全部胃癌总数的比例,已从20世纪70年代的1.7%上升到3.3%,呈逐年增高趋势。
近5年来,19~35岁青年人胃癌发病率比30年前翻了一番。
对很多人来说,幽门螺杆菌并不陌生,尤其是最近关于它的新闻频上热搜。
与很多细菌无法在酸性环境中生存不同,幽门螺杆菌是一种特殊的细菌,“定植”在人体胃部,不断生长、繁殖后代,是目前为止唯一能够生存在人类胃部的细菌,它们在依靠人体获取营养物质的同时也对人体产生各种影响。
《柳叶刀》杂志于2021年11月底发表了一项研究,研究指出中国确诊的胃癌人数约占全球的一半,其中约有34万胃癌新发和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
牛津大学研究人员从中国嘉道理生物库收集了2004~2008年来自中国农村、城市各五个地区,约51.2万年龄区间在30~79岁的人口健康数据。
在2017年,共有3464名受试者确诊胃癌,其中非贲门胃癌发病率约为57.6人/10万、贲门胃癌约为10.5人/10万,男性发病率较女性高了约3倍。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罹患胃癌的人群中,身上几乎都存在一个共同点——幽门螺杆菌感染。
非贲门胃癌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达94.4%、贲门胃癌感染率为92.2%,进一步指出,中国每年超80%的非贲门胃癌及超60%的贲门胃癌发病都可以归咎于幽门螺杆菌感染。
而幽门螺杆菌会致癌并不是空穴来风,早在1994年,世卫组织就将幽门螺杆菌列为一级致癌物。
近日,美国卫生及公共服务部发布了第15版致癌物报告,新增8种致癌物,其中,幽门螺杆菌慢性感染被列为明确致癌物(known to be a human carcinogen)。
那么,它是如何导致胃癌发生的?
胃癌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整个发生过程中,幽门螺杆菌可谓“功不可没”。
它所分泌的一些有害物质会破坏胃黏膜,导致胃部发生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等疾病,在胃部发生病变时,各种致癌因子非常容易直接改变、破坏胃黏膜细胞,继而引起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最终演变成胃癌。
也就是说,幽门螺杆菌并不会直接诱发胃癌出现,而是间接导致胃癌发生,是引起胃癌发生的“帮凶”。
幽门螺杆菌有多普遍?
根据相关报道,幽门螺杆菌感染是人类最常见的慢性细菌感染,在全球自然细菌感染中超过50%。
其中发展中国家感染率超过发达国家。在我国各个地区感染幽门螺杆菌的概率有明显差异,平均感染率为59%,其中儿童的感染率平均为40%。
人类是幽门螺杆菌唯一的传染源,主要传播途径:
1.口-口传播(细菌可以在口腔、唾液中生根,通过亲吻、口对口喂食等途径传染)
2.粪-口传播(细菌通过粪便排出体外,上厕所不洗手,容易被人体摄入)
3.胃-口传播(胃部的幽门螺杆菌由于胃酸,胀气,呕吐等原因进入口腔,导致口腔疾病,再由口腔口口传播给其他人)
感染幽门螺杆菌会出现以下症状:
消化不良症状:早饱,胀肚,嗳气,大便不成形、解不干净、不规律;
口腔异味:比如口臭,相当一部分是幽门螺杆菌引起的;
胃部症状:上腹疼痛、胀痛等症状;
消瘦:身体突然变瘦,甚至出现贫血。
怎样检查是否感染呢?
目前首选C14或者C13呼气试验,无创,出结果快,准确率高。
胃镜下可行快速尿素酶检测,还可以观察有无胃炎,胃溃疡,胃癌等情况。还可以检测粪便和血液,目前在临床上应用的较少。
感染了如何根除?
如果感染了幽门螺杆菌,让医生判断是否符合根除指征,如果需要则进行接受治疗。目前推荐的是四联疗法,同时口服四种药物,疗程10-14天,根治率可达90%左右。
吃完药以后,至少间隔一个月之后复查,复查也是做吹气试验,如果是阴性,说明恭喜你,你已经治好了。
检查阳性,却没有症状,需要根除吗?
目前医学界有两种意见:
主流观点认为,即使没有症状,也建议检测与根除,比如日本,12岁以上强制检测和根除,所以日本的胃癌发生率逐年在下降;
研究表明,HP阳性患者,约有1-2%最终会发展为胃癌;而95%的十二指肠溃疡,70%的胃溃疡,几乎100%的慢性活动性胃炎与之密切相关。
所以,两害相权取其轻,根除的利远远大于弊。
另一种观点认为,HP与人类共存了数万年之久,根除治疗后,会增加某些疾病的发病率,比如反流性食管炎、炎症性肠病、哮喘、过敏等。
加上大剂量抗生素使用,会破坏肠道菌落平衡,以及产生耐药性、肝肾损伤等。所以,不符合指征的不建议根除。
一般都认为12岁以下儿童和75岁以上老人不需要根除治疗。
儿童不建议检测和治疗
除非有必要,或者有证据证明某些疾病与HP相关,一般不建议对12岁以下儿童进行检测和根除治疗。
10%的儿童能自动清除;另有报道称,儿童感染了HP,有助于免疫力的锻炼和提升。
一些研究表明儿童的幽门螺杆菌再感染率较高,所以如果实在很担心可以给孩子定期复查。
如果孩子没有胃癌、胃淋巴瘤等肿瘤家族史,则不用过于担心,只要以后饮食生活规律,定期体检,有症状及时就医即可。
这些人群建议根除治疗
有以下情形之一者,要在医师指导下规范化根除:
1.伴有Hp感染的消化性溃疡。
2.胃淋巴瘤。
3.早期胃癌术后。
4.胃炎伴明显黏膜异常(如糜烂、萎缩、肠化、异型增生)。
5.需长期使用或正在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阿司匹林等)。
6.胃癌家族史。
7.与HP感染相关的胃外疾病,如贫血等。
如何预防感染幽门螺杆菌?
1.少去不卫生的地方用餐,特别是路边摊,那里的餐具可能消毒不合格。
2.进餐时使用公筷,不将食物嚼碎了喂小孩,餐具要定时消毒,高温可以杀灭幽门螺杆菌,用沸水煮沸10到15分钟即可。
3.个人的生活用品一定要分开使用,不要共用牙刷,碗筷等等。
4.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少吃盐,饮食清淡,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5.多锻炼身体,提高自身免疫力。
6.喝宝锐力社交植物饮料
宝锐力社交植物饮料,口感酸甜,且含有丰富的萝卜硫苷(每瓶≥50mg),萝卜硫苷能抑制聚会聚餐时幽门螺杆菌的交叉感染,相聚不聚HP,让你的胃更健康!
胃癌的发病率会随着年龄增加而显著升高,但这并不代表着胃癌离年轻人很遥远,相反,从临床数据来看,胃癌正在逼近30岁以下的年轻人。
今天,人民网一则关于胃癌的新闻上了微博热搜。
浙江宁波,23岁的小左平时工作很忙,压力很大,身材正常。11月中旬,小左开始胃疼,胃疼持续了两周,她也没太重视,直到一次餐后,小左出现了呕血症状,她才慌了神。小左被确诊为胃癌进展期,由于病灶很大,需全胃切除,且癌症复发转移的可能性较高。医生:很多胃肠癌,都由前期病变发展而来,如息肉、溃疡等,要定期筛查,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
最新的肿瘤学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年轻人患胃癌的人数占全部胃癌总数的比例,已从20世纪70年代的1.7%上升到3.3%,呈逐年增高趋势。
近5年来,19~35岁青年人胃癌发病率比30年前翻了一番。
浙江宁波,23岁的小左平时工作很忙,压力很大,身材正常。11月中旬,小左开始胃疼,胃疼持续了两周,她也没太重视,直到一次餐后,小左出现了呕血症状,她才慌了神。小左被确诊为胃癌进展期,由于病灶很大,需全胃切除,且癌症复发转移的可能性较高。医生:很多胃肠癌,都由前期病变发展而来,如息肉、溃疡等,要定期筛查,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
最新的肿瘤学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年轻人患胃癌的人数占全部胃癌总数的比例,已从20世纪70年代的1.7%上升到3.3%,呈逐年增高趋势。
近5年来,19~35岁青年人胃癌发病率比30年前翻了一番。
对很多人来说,幽门螺杆菌并不陌生,尤其是最近关于它的新闻频上热搜。
与很多细菌无法在酸性环境中生存不同,幽门螺杆菌是一种特殊的细菌,“定植”在人体胃部,不断生长、繁殖后代,是目前为止唯一能够生存在人类胃部的细菌,它们在依靠人体获取营养物质的同时也对人体产生各种影响。
《柳叶刀》杂志于2021年11月底发表了一项研究,研究指出中国确诊的胃癌人数约占全球的一半,其中约有34万胃癌新发和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
牛津大学研究人员从中国嘉道理生物库收集了2004~2008年来自中国农村、城市各五个地区,约51.2万年龄区间在30~79岁的人口健康数据。
在2017年,共有3464名受试者确诊胃癌,其中非贲门胃癌发病率约为57.6人/10万、贲门胃癌约为10.5人/10万,男性发病率较女性高了约3倍。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罹患胃癌的人群中,身上几乎都存在一个共同点——幽门螺杆菌感染。
非贲门胃癌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达94.4%、贲门胃癌感染率为92.2%,进一步指出,中国每年超80%的非贲门胃癌及超60%的贲门胃癌发病都可以归咎于幽门螺杆菌感染。
而幽门螺杆菌会致癌并不是空穴来风,早在1994年,世卫组织就将幽门螺杆菌列为一级致癌物。
近日,美国卫生及公共服务部发布了第15版致癌物报告,新增8种致癌物,其中,幽门螺杆菌慢性感染被列为明确致癌物(known to be a human carcinogen)。
那么,它是如何导致胃癌发生的?
胃癌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整个发生过程中,幽门螺杆菌可谓“功不可没”。
它所分泌的一些有害物质会破坏胃黏膜,导致胃部发生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等疾病,在胃部发生病变时,各种致癌因子非常容易直接改变、破坏胃黏膜细胞,继而引起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最终演变成胃癌。
也就是说,幽门螺杆菌并不会直接诱发胃癌出现,而是间接导致胃癌发生,是引起胃癌发生的“帮凶”。
幽门螺杆菌有多普遍?
根据相关报道,幽门螺杆菌感染是人类最常见的慢性细菌感染,在全球自然细菌感染中超过50%。
其中发展中国家感染率超过发达国家。在我国各个地区感染幽门螺杆菌的概率有明显差异,平均感染率为59%,其中儿童的感染率平均为40%。
人类是幽门螺杆菌唯一的传染源,主要传播途径:
1.口-口传播(细菌可以在口腔、唾液中生根,通过亲吻、口对口喂食等途径传染)
2.粪-口传播(细菌通过粪便排出体外,上厕所不洗手,容易被人体摄入)
3.胃-口传播(胃部的幽门螺杆菌由于胃酸,胀气,呕吐等原因进入口腔,导致口腔疾病,再由口腔口口传播给其他人)
感染幽门螺杆菌会出现以下症状:
消化不良症状:早饱,胀肚,嗳气,大便不成形、解不干净、不规律;
口腔异味:比如口臭,相当一部分是幽门螺杆菌引起的;
胃部症状:上腹疼痛、胀痛等症状;
消瘦:身体突然变瘦,甚至出现贫血。
怎样检查是否感染呢?
目前首选C14或者C13呼气试验,无创,出结果快,准确率高。
胃镜下可行快速尿素酶检测,还可以观察有无胃炎,胃溃疡,胃癌等情况。还可以检测粪便和血液,目前在临床上应用的较少。
感染了如何根除?
如果感染了幽门螺杆菌,让医生判断是否符合根除指征,如果需要则进行接受治疗。目前推荐的是四联疗法,同时口服四种药物,疗程10-14天,根治率可达90%左右。
吃完药以后,至少间隔一个月之后复查,复查也是做吹气试验,如果是阴性,说明恭喜你,你已经治好了。
检查阳性,却没有症状,需要根除吗?
目前医学界有两种意见:
主流观点认为,即使没有症状,也建议检测与根除,比如日本,12岁以上强制检测和根除,所以日本的胃癌发生率逐年在下降;
研究表明,HP阳性患者,约有1-2%最终会发展为胃癌;而95%的十二指肠溃疡,70%的胃溃疡,几乎100%的慢性活动性胃炎与之密切相关。
所以,两害相权取其轻,根除的利远远大于弊。
另一种观点认为,HP与人类共存了数万年之久,根除治疗后,会增加某些疾病的发病率,比如反流性食管炎、炎症性肠病、哮喘、过敏等。
加上大剂量抗生素使用,会破坏肠道菌落平衡,以及产生耐药性、肝肾损伤等。所以,不符合指征的不建议根除。
一般都认为12岁以下儿童和75岁以上老人不需要根除治疗。
儿童不建议检测和治疗
除非有必要,或者有证据证明某些疾病与HP相关,一般不建议对12岁以下儿童进行检测和根除治疗。
10%的儿童能自动清除;另有报道称,儿童感染了HP,有助于免疫力的锻炼和提升。
一些研究表明儿童的幽门螺杆菌再感染率较高,所以如果实在很担心可以给孩子定期复查。
如果孩子没有胃癌、胃淋巴瘤等肿瘤家族史,则不用过于担心,只要以后饮食生活规律,定期体检,有症状及时就医即可。
这些人群建议根除治疗
有以下情形之一者,要在医师指导下规范化根除:
1.伴有Hp感染的消化性溃疡。
2.胃淋巴瘤。
3.早期胃癌术后。
4.胃炎伴明显黏膜异常(如糜烂、萎缩、肠化、异型增生)。
5.需长期使用或正在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阿司匹林等)。
6.胃癌家族史。
7.与HP感染相关的胃外疾病,如贫血等。
如何预防感染幽门螺杆菌?
1.少去不卫生的地方用餐,特别是路边摊,那里的餐具可能消毒不合格。
2.进餐时使用公筷,不将食物嚼碎了喂小孩,餐具要定时消毒,高温可以杀灭幽门螺杆菌,用沸水煮沸10到15分钟即可。
3.个人的生活用品一定要分开使用,不要共用牙刷,碗筷等等。
4.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少吃盐,饮食清淡,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5.多锻炼身体,提高自身免疫力。
6.喝宝锐力社交植物饮料
宝锐力社交植物饮料,口感酸甜,且含有丰富的萝卜硫苷(每瓶≥50mg),萝卜硫苷能抑制聚会聚餐时幽门螺杆菌的交叉感染,相聚不聚HP,让你的胃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