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农村医药网官方网站!
健康之路
管住嘴迈开腿,莫让血栓病偷袭得手
时间:2023-10-12 14:44:30   来源:   浏览量:

今年世界血栓日的活动主题为“‘栓’不住,动起来”。这一主题明确提示公众,要树立“久坐不动易患血栓”的观念,在日常生活中改掉“久坐不动”的坏习惯。也就是说,只有积极主动参与运动锻炼,才能远离血栓的袭扰。

  1856年,德国著名医生鲁道夫·魏尔肖首次提出了“血栓形成”的三大要素和概念,即血管壁损伤、血流异常和血液成分异常。160多年来,这一理论仍在行之有效地指导血栓性疾病的医学实践。鉴于他的卓越贡献,2014年国际血栓与止血学会宣布将鲁道夫·魏尔肖的生日(10月13日)正式设定为“世界血栓日”,目的在于通过这个纪念日来提高公众对血栓风险因素的了解和认知,掌握预防要领;同时鼓励医学界为血栓病的诊治疗寻求更加优化的方案,从而把血栓性疾病的危害降到最低。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人们对血栓病知之甚少,始终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误诊误治的情况时有发生,必须给予高度重视。有鉴于此,在今年第10个世界血栓日到来之际,中食智库专家、中国医师协会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血管外科委员会副主委、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博士生导师王海洋教授与广大读者共同分享了血栓病的防治知识。

  埋藏在暗处的“杀手”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生活方式及传统习惯的改变,血栓性疾病越来越司空见惯,并已上升为全球性的重大健康问题。王海洋主任指出,血栓病是位列缺血性心脏病和脑卒中之后的第三大心血管疾病,可肆虐于任何年龄、任何时间和任何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每年全世界范围报告的病例数接近1000万人,由血栓而致死的患者占总死亡人数的四分之一。在老百姓眼里,血栓病之所以让人心惊肉跳,是因为其发病率高、隐匿性强、突然发难且悄无声息,犹如埋伏在暗处的“杀手”,如不能得到及时、规范的诊治,后遗症相当严重,甚至被夺去宝贵的生命。

  王海洋教授介绍,血栓病是一种全身性疾病,涉及多个器官系统,通常包括静脉血栓、动脉血栓、毛细管血栓等3种。其中,静脉血栓最常见的是肺血栓栓塞和深静脉血栓,是同一疾病不同阶段、不同部位的两种表现形式;动脉血栓主要有急性冠脉综合征、心房颤动、动脉缺血和脑卒中;毛细血管血栓一般属于红色血栓,也被称为毛细血管动脉瘤,好发于人体颜面部。尽管血栓性疾病林林总总,花样百出,但以下肢静脉血栓在人群中覆盖面最大,在所有的血栓类型中占比高达80%—90%。

  血栓究竟是从何而来的

  那么,血栓究竟是怎么来的?王海洋教授通俗地介绍,血液在静脉血管里流动,就像流水在河道里默默地渲泄。河道有泥沙,血液有血细胞;河道有大坝拦截,血液也有瓣膜控制开关。如果水流缓慢,极易导致泥沙俱下,河床壅塞,就会使河水四处闯荡,泛滥成灾。同理,血液中若是血脂稠、凝血因子多,血细胞自然会大量堆积和黏合到一起,最终凝结成血栓。

  王海洋进一步解释说,人们经常说的血栓,大多数指的是静脉血栓,往往发生于腿部和肺部,其中以腿部血栓最为多见。特别是长期瘫卧在床、手术或骨折创伤、恶性肿瘤、口服避孕药,以及年龄大于60岁,伴有高血压、糖尿病、中风、肥胖、抗凝血酶缺乏的人,常常使自身血流减慢,血液处于粘滞状态,就更容易产生静脉血栓了。

  临床上,深静脉血栓主要表现为患肢肿胀、疼痛、压痛、发红、水肿、静脉曲张、皮肤溃烂,乃至“老烂腿”。而栓子一旦脱落,随血流到达肺部,堵住肺动脉,就会造成患者致命性的“肺栓塞三联征”,即呼吸困难、胸痛和咯血;此外,有的人还伴有烦躁、晕厥、惊恐不安、心悸、咳嗽、濒死感等异常情况,提示病情已非常严重,必须及时就医,否则随时可能猝死。

  对于自己是否罹患上了深静脉血栓,王海洋教授传授了两个简易小方法:一是在膝盖下方10厘米之处用卷尺测腿围,当两侧腿围相差大于3厘米时,说明患侧已经肢体肿胀,提示是静脉血栓在作祟;二是用指头对小腿后侧的腓肠肌进行按压,如压痛明显,表明有血栓的可能。当前,医治下肢静脉血栓主要通过多样化的微创介入腔内手段来清除血栓、扩张管腔,恢复远端肢体血运;还可以借助导管技术将药物输入血管破碎血栓,再将血栓抽吸出来。除了抽吸的方式,还有经皮机械性血栓清除术、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支架植入术等,疗效也均很理想。

  每天再忙,也要“动”起来

  要想远离血栓症的袭扰,必须从源头抓起。王海洋教授表示,有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等“三高症”和其他相关基础疾病的人,首先应该尽快降低血液粘稠度,精准服用抗凝药物;并针对原发病进行同步治疗,彻底铲除滋生血栓病的“土壤”。

  与此同时,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连续几小时静止不动,就会使静脉血栓的风险在上升,而“动”则是最有效的防控措施。王海洋主任告诫,每天不管怎么忙,也不能久站或久坐,最好一两个小时就起来走走、散散步,舒展下腰肢,或者开展一下腿部活动,比如踝泵运动,包括趾屈、背伸、环绕及屈伸膝关节等几个动作,尽力保持幅度最大,每日坚持3—5次,每次3—5分钟。

  而长期卧床的病人,必须定时更换体位,同时抬高下肢20至30度,并积极进行下肢的主动或被动训练,如足背屈、膝踝关节的伸屈、举腿、外展外旋、内收内旋等活动。家人或护工要定时帮助患者翻身、按摩、推拿,以促进和加快肢体血液循环,不让关节畸形,也不给血栓“萌芽”的机会。

  王海洋教授还建议如下:在寒冷的秋冬季,务须注意防寒保暖,呵护血管健康;养成定时排便习惯,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而致腹压增高,阻碍下肢静脉回流;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严格戒烟戒酒;多喝水,及时补充水分,每日饮水量适宜在1500—2000毫升之间;注重清淡低脂且富含纤维素的饮食,如新鲜果蔬、鸡肉、鱼虾,忌食葱、姜、浓茶、咖啡、可乐及肥肉等辛辣刺激性和油腻的食物;同时要穿戴弹力袜,增强静脉回流,减少血流在小腿的瘀滞,以延缓下肢静脉曲张的进程。

  (衣晓峰 刘梓琪 高伟)

王海洋主任简介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指导教师,现任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兼任中食智库专家,中国医师协会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血管外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血管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临床红外热像学会副会长、副理事,广州市血管外科医疗质量中心副主任,中国老年医学会周围血管疾病管理分会副会长。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版权所有:农村医药报网

蒙ICP备16001043号-3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8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