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计在于春,爱好锻炼的人已经跃跃欲试。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骨关节运动医学科专家提醒,虽已立春,但气温仍然较低,老年人在锻炼时要学会爱护自己的“左膀右臂”,注意肩部保暖,预防肩袖损伤。
年后,刘大妈又开始和好友相约晨练。然而,前几日晨练时,她没注意肩部保暖,冷风一吹,肩膀疼痛的老毛病再度加重,连简单的日常动作,如抬臂、穿衣,都会引发疼痛,夜里睡觉也被疼醒。无奈之下,近日,刘大妈前往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骨关节运动医学科寻求帮助。
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骨关节运动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李宝军介绍:肩袖,是肩关节内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肩胛下肌这四根肌腱的统称。它位于肩峰和肱骨头之间,作用关键,既能维持肩关节的稳定,助力其完成各类运动,还能保护肱骨头,防止其被三角肌过度牵拉上移,避免与肩峰撞击。不过,肩袖也是极易受损、撕裂的组织。
肩袖损伤分为急性撕裂伤和慢性劳损伤。急性撕裂伤通常在猛提重物、摔倒时肩部支撑、遭受外力牵拉等情况下发生。例如,在公交车上手扶拉杆站立的乘客,若突遇急刹车,身体瞬间失衡,就很可能造成肩袖撕裂。慢性劳损伤一般源于摔倒时上肢撑地、用力提拉重物。长期过度使用上肢,加上年龄增长,肩峰出现骨刺增生,反复抬肩撞击肩袖,也易导致撕裂。这种疾病在长期从事网球、棒球、羽毛球、游泳、登山等需上肢举过头顶运动的人群中较为常见。
李宝军表示,刘大妈如今的状况并非一朝一夕形成,肩部受寒只是诱发因素。他还详细介绍了肩袖损伤的常见表现:
一是疼痛、压痛:肩袖损伤后,疼痛、压痛症状明显。疼痛多位于肩膀前方,或三角肌前、外侧区域。急性发作时,疼痛持续;慢性阶段,患者会感到自发性钝痛。肩部活动后或负荷增加时,症状加剧,被动外旋肩关节时,疼痛也会加重。压痛通常出现在肱骨大结节近侧或肩峰下间隙。
二是功能障碍:肩袖大型断裂者,主动肩上举、外展功能受限,但被动活动范围影响不大。
三是肌肉萎缩:这是常见症状。若肩袖损伤超21天,肩周肌肉会出现不同程度萎缩,常见于三角肌、冈上肌、冈下肌等部位。随着病情加重,关节会出现继发性挛缩;患病超3个月,肩部关节活动受限,外展、外旋、上举动作受限尤为明显。
日常生活中,老年人更要重视肩关节的保护与保健,采取措施缓解症状。李宝军给出以下建议:
一是休息与冰敷:休息是减轻肩袖损伤症状的关键。损伤初期,患者应尽量避免使用患侧手臂,防止损伤加重;冰敷可减轻疼痛、肿胀和炎症。建议每隔2-3小时冰敷15-20分钟,注意避免冰敷物直接接触皮肤,防止冻伤。
二是药物治疗与物理治疗:药物治疗主要包括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吲哚美辛等)和肌肉松弛剂,可缓解疼痛和肌肉紧张;物理治疗包括手法治疗、电疗、磁疗等,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消退,减轻疼痛。
三是肩袖损伤的手术治疗:部分损伤程度重、非手术治疗无效或病程长的患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手术适应证主要针对肩袖撕裂较大、影响关节稳定性及功能的患者。手术方式有关节镜手术、开放手术等,医生会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
四是康复期锻炼:康复期锻炼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过度运动。常见锻炼有关节活动度、肌肉力量、平衡与协调性训练等。同时,患者要保持良好生活习惯,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调整饮食,多摄入营养食物,促进损伤修复;定期复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李宝军特别提醒,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肩部肌肉和韧带逐渐退化,更易出现肩袖损伤等肩部问题。因此,老年人要重视肩部保健,定期进行肩部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问题。平时加强肩部锻炼,提高肩部肌肉力量和关节稳定性,对预防肩部损伤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