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农村医药网官方网站!
眼健康服务要致力于“看得清
时间:2022-01-14 08:06:40   来源:健康报   浏览量:

□ 首席记者 姚常房

  “《‘十四五’全国眼健康规划(2021—2025年)》的出台,标志着我国眼健康工作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院长周行涛如此评价刚刚发布的《规划》。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主任王宁利同样表示,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国民健康意识提高,公众对眼健康服务质量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我国眼健康工作的重点已经进入眼科医疗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阶段。

两项指标是导向

  “‘十四五’期间,有效屈光不正矫正覆盖率(eREC)和有效白内障手术覆盖率(eCSC)这两项指标被纳入《规划》,并作为我国眼健康服务评价体系的指标。这将有利于帮助患者在‘看得见’的前提下,更能‘看得清’,实现我国眼健康服务的高质量发展。”王宁利介绍,eREC和eCSC这两项指标可以监测眼健康服务的开展范围和质量,不但能反映一定人群中白内障手术和屈光矫正服务的可及性,还能反映服务质量。

  在《规划》列出的“到2025年力争实现的3个目标”中,第二项和第三项正是eREC和eCSC。《规划》要求eREC不断提高,高度近视导致的视觉损伤人数逐步减少;我国百万人口的白内障手术量达3500以上,eCSC不断提高。

  “十三五”末,我国盲的年龄标化患病率已低于全球平均水平,百万人口白内障手术量超过3000,较“十二五”末翻一番。但是,我国仍是世界上盲和视觉损伤患者最多的国家之一,主要致盲性眼病由传染性眼病转变为以白内障、近视性视网膜病变、青光眼、角膜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为主的眼病。

  因此,“十四五”期间,在服务可及性提高的基础上,《规划》进一步关注了服务质量的提升。“《规划》中有关白内障复明手术能力提升的各项措施,将有力地保证县医院开展白内障复明手术能力的大幅提升,并强调了要强化管理手术质量和术后随访,不断提高有效白内障手术覆盖率。”王宁利说。

强调“补短板”“强优势”

  对于眼科医疗服务体系的整体布局,《规划》提出了国家—区域—省—市—县五级眼科医疗服务体系,强调推动优质资源的扩容与下沉。

  周行涛表示,眼科医疗服务能力的整体提升还需要强化“国家队”在整个体系中的引领作用,所以在“补短板”的同时必须重视“强优势”。《规划》特别强调了建设眼科医学高地的重要意义,要以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为抓手,充分发挥中心技术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在五级眼科医疗服务体系运行过程中,每个环节既要各司其职,又能协作运转,将有利于逐步缩小区域间、城乡间眼科医疗服务能力差距,减少患者跨区域流动,也有利于分级诊疗的推进和落实。”周行涛说。

  医疗资源的公平性和可及性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规划》鼓励实力强的眼科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眼科牵头成立专科联盟,整合资源带动整体服务能力提升,在建设好城市和县域两个眼健康工作网络基础上,通过远程医疗协作网让眼科优质医疗资源更高效地向基层延伸。对此,周行涛建议,可以充分利用远程诊疗和互联网医院等的优势,打通线上线下服务,形成基于互联网的专科联盟医疗服务网络,下沉医疗资源。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进一步深化数字技术与医疗服务融合发展,将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融合,并在眼科医疗服务场景中深度运用,让远程眼健康服务更智能、更高效、更精准、更安全。

  王宁利特别看重《规划》提出的信息化平台建设。他表示,我国人口基数大、幅员辽阔、人口老龄化进程快,导致了眼科服务需求的快速增长和偏远地区眼科资源相对匮乏,眼健康信息化平台对解决这一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另外,建立眼科病例数据库有助于积累大量眼科数据,一方面可以为临床科学研究提供数据支撑,另一方面有利于人工智能模型算法的实时优化迭代,为眼病诊断模型提供优质数据支撑,实现良性循环。

爱眼护眼从小抓起

  《规划》特别强调“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王宁利说,要做到“关口前移”,除了继续加强基层眼科服务能力建设外,还要重视眼健康科普宣传平台建设。眼健康科普,需要强调“每个人都是自己眼健康第一责任人”的关键理念,将爱眼护眼的知识转化为良好的眼健康行为。

  构建恰当体系,对实现早期预防也很关键。《规划》多处提及防治结合和全生命期服务的重要性,鼓励医疗机构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妇幼保健机构、康复机构的多维度结合,构建筛查—诊断—治疗—随访连续型诊疗全生命期服务体系。

  周行涛以近视防治为例说,当前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纳入政府绩效考核,《规划》中不仅多次强调相关内容,而且还特别对相关指标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目标。事实上,近视防治是一项预防优先、贯穿全生命期的任务,在3岁之前就应尽早建立屈光发育档案,结合家族史等情况进行精准干预。屈光发育档案建立后,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要持续追踪观察分类干预,确保全过程的科普精准化、筛查标准化、诊疗标准化。

  王宁利特别强调,0~6岁是儿童眼球结构和视觉功能发育的关键时期,6岁前的视觉发育状况影响儿童一生的视觉质量,做到早监测、早发现、早预警、早干预至关重要。开展0~6岁儿童眼保健和视力检查并建立视力档案,需充分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作用,同时加强与妇幼保健机构合作,构建分工明确、各有侧重、密切合作的儿童眼保健服务网络。

  周行涛说,目前有一些地区已经先行先试建设基于互联网的云端屈光档案,积极构建“学校—社区—医疗机构—家庭”的良性“防—控—治”体系,值得进一步完善和推广。





 
排行榜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版权所有:农村医药报网

蒙ICP备16001043号-3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8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