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公卫学院驶上融合创新“高速路”
时间:2022-01-27 23:58:33 来源:健康报 浏览量:
编者按:
近日,教育部、国家发改委、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疾控局联合发布《关于开展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的通知》,并同期发布《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指南》。根据要求,我国计划用10年左右时间,建成若干所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水平的公共卫生学院,构建适应现代化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要求的高质量教育发展体系。
自本期起,本版开设“热点一席谈·高水平公卫学院建设”专题,邀请高校公共卫生学院管理者及业内专家谈感想、说思路、谋未来。
本期嘉宾:中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 皮静波 副院长 邓宇
一直以来,中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一手抓师资队伍建设,一手抓各层次人才培养,坚持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开展整合式模块化本科教学,探索以项目任务为基础的研究生培养模式,系统完善多层次、多类型公共卫生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
立足《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指南》要求,公共卫生学院将拓宽视野,积极建设公共卫生实践教学基地,推进医教研用深度融合,打造高水平协同育人平台。
创新公卫教育体系 推进多学科交叉融合
打造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应坚持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面向学科发展前沿、面向高水平人才需求,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
中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将依托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多元化、高层次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平台,创建“预防医学﹢”“X ﹢公共卫生硕士(MPH)/公共卫生博士(DrPH)”“X﹢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术型博士”“本—博”连读实验班等多层次、多类型公卫人才培养新范式。
学院将推进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医学教育改革,推动基础医学、临床、中医药与预防融合;依托“辽宁高校新兴交叉学科联盟”优势,推动医工理农文深度融合,布局和推动“X﹢公共卫生”前沿交叉学科领域发展,实施人才联合培养项目。
面对新型传染病疫情和慢病防控新挑战,面对健康中国战略和世界医学发展新要求,学院将以新医科建设统领医学教育创新,体现大健康理念和新科技革命内涵,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建设一批新的公共卫生相关专业;强力推进多学科深度交叉融合,探索建立“交叉学科特区”,培养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推进学科融合创新、科研融合创新和人才培养融合创新。
另外,学院还将通过深化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全面合作,加强国际化领军人才和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打造三大研究平台 建设公卫“新高地”
中国医科大学拥有科技部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等平台,这为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学院通过推进各类高水平项目,打造三大研究平台。实施“与省疾控中心一体化建设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项目”“东北三省一区新医科联盟项目”“环境与健康研究监测评估一体化项目”,依托国家级医学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省应急与传染病病原学重点实验室,打造高水平传染病研究平台。结合“东北地区重大慢病综合防控科技示范研究项目”,依托人群队列,打造全生命周期重大慢病防控研究平台。依托辽宁省砷生物学作用和砷中毒重点实验室,打造整合环境、职业、社会心理因素与健康危害等领域的地方病和职业病研究平台。
学院将以三大平台建设为抓手,在重大、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控,慢性病、地方病、职业病防控,有害因素识别和检测等领域,建设公卫研究“新高地”,为政府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另外,在智库研究方面,学院将依托首批辽宁科技创新发展智库研究基地,组建智库专家团队,搭建区域协同创新智库平台,深化校地合作、校政合作,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政策研究,集智攻关,完善智库产品供给机制,探索智库参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决策资政的有效途径。
站高望远改革创新 高质量谋划未来发展
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的定位是做学术前沿主力军和应用人才后备军。对此,学院将站高望远,潜心笃行,积极主动融入国家战略,深化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
依托“一带一路”国际医学教育联盟,学院积极牵头并参与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署在卫生健康领域国际标准、规范、指南的制定。在全民健康覆盖、重大疫情预防与应对、药品与食品安全、中医药等方面,学院积极分享中国经验,推动全球健康治理。学院打造“环境与健康”“全生命周期卫生与健康”国际一流平台,积极推动新化学品安全性评价及环境污染物风险评估研究等国际合作项目。
学院总体建设目标为,到2025年,建成国内一流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一批高水平公卫协同育人平台、科研创新平台、师资交流平台、成果转化平台、国际合作平台,形成培养“X﹢MPH”实战型公卫人才、“临床医学﹢ MPH”医防融合复合型拔尖人才、“X﹢DrPH”领军人才、“X﹢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学术型博士”高水平科研专业人才的机制,以及多学科协同创新、广泛合作的机制,建成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公卫智库基地。
到2030年,学院计划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公共卫生学院,形成高水平协同育人、协同创新体系和社会服务体系,显著增强服务国家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建设的能力。
链接
中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设立于1949年,2007年获批国家重点学科(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2010年获批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12年获批国家级特色专业(预防医学);2019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预防医学),为首批国家公共卫生硕士培养单位;2014年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现有在校本科生401人、硕士生885人(其中公共卫生专业学位研究生738人)、博士生169人。
近日,教育部、国家发改委、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疾控局联合发布《关于开展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的通知》,并同期发布《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指南》。根据要求,我国计划用10年左右时间,建成若干所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水平的公共卫生学院,构建适应现代化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要求的高质量教育发展体系。
自本期起,本版开设“热点一席谈·高水平公卫学院建设”专题,邀请高校公共卫生学院管理者及业内专家谈感想、说思路、谋未来。
本期嘉宾:中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 皮静波 副院长 邓宇
一直以来,中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一手抓师资队伍建设,一手抓各层次人才培养,坚持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开展整合式模块化本科教学,探索以项目任务为基础的研究生培养模式,系统完善多层次、多类型公共卫生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
立足《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指南》要求,公共卫生学院将拓宽视野,积极建设公共卫生实践教学基地,推进医教研用深度融合,打造高水平协同育人平台。
创新公卫教育体系 推进多学科交叉融合
打造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应坚持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面向学科发展前沿、面向高水平人才需求,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
中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将依托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多元化、高层次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平台,创建“预防医学﹢”“X ﹢公共卫生硕士(MPH)/公共卫生博士(DrPH)”“X﹢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术型博士”“本—博”连读实验班等多层次、多类型公卫人才培养新范式。
学院将推进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医学教育改革,推动基础医学、临床、中医药与预防融合;依托“辽宁高校新兴交叉学科联盟”优势,推动医工理农文深度融合,布局和推动“X﹢公共卫生”前沿交叉学科领域发展,实施人才联合培养项目。
面对新型传染病疫情和慢病防控新挑战,面对健康中国战略和世界医学发展新要求,学院将以新医科建设统领医学教育创新,体现大健康理念和新科技革命内涵,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建设一批新的公共卫生相关专业;强力推进多学科深度交叉融合,探索建立“交叉学科特区”,培养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推进学科融合创新、科研融合创新和人才培养融合创新。
另外,学院还将通过深化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全面合作,加强国际化领军人才和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打造三大研究平台 建设公卫“新高地”
中国医科大学拥有科技部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等平台,这为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学院通过推进各类高水平项目,打造三大研究平台。实施“与省疾控中心一体化建设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项目”“东北三省一区新医科联盟项目”“环境与健康研究监测评估一体化项目”,依托国家级医学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省应急与传染病病原学重点实验室,打造高水平传染病研究平台。结合“东北地区重大慢病综合防控科技示范研究项目”,依托人群队列,打造全生命周期重大慢病防控研究平台。依托辽宁省砷生物学作用和砷中毒重点实验室,打造整合环境、职业、社会心理因素与健康危害等领域的地方病和职业病研究平台。
学院将以三大平台建设为抓手,在重大、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控,慢性病、地方病、职业病防控,有害因素识别和检测等领域,建设公卫研究“新高地”,为政府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另外,在智库研究方面,学院将依托首批辽宁科技创新发展智库研究基地,组建智库专家团队,搭建区域协同创新智库平台,深化校地合作、校政合作,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政策研究,集智攻关,完善智库产品供给机制,探索智库参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决策资政的有效途径。
站高望远改革创新 高质量谋划未来发展
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的定位是做学术前沿主力军和应用人才后备军。对此,学院将站高望远,潜心笃行,积极主动融入国家战略,深化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
依托“一带一路”国际医学教育联盟,学院积极牵头并参与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署在卫生健康领域国际标准、规范、指南的制定。在全民健康覆盖、重大疫情预防与应对、药品与食品安全、中医药等方面,学院积极分享中国经验,推动全球健康治理。学院打造“环境与健康”“全生命周期卫生与健康”国际一流平台,积极推动新化学品安全性评价及环境污染物风险评估研究等国际合作项目。
学院总体建设目标为,到2025年,建成国内一流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一批高水平公卫协同育人平台、科研创新平台、师资交流平台、成果转化平台、国际合作平台,形成培养“X﹢MPH”实战型公卫人才、“临床医学﹢ MPH”医防融合复合型拔尖人才、“X﹢DrPH”领军人才、“X﹢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学术型博士”高水平科研专业人才的机制,以及多学科协同创新、广泛合作的机制,建成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公卫智库基地。
到2030年,学院计划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公共卫生学院,形成高水平协同育人、协同创新体系和社会服务体系,显著增强服务国家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建设的能力。
链接
中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设立于1949年,2007年获批国家重点学科(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2010年获批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12年获批国家级特色专业(预防医学);2019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预防医学),为首批国家公共卫生硕士培养单位;2014年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现有在校本科生401人、硕士生885人(其中公共卫生专业学位研究生738人)、博士生16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