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农村医药网官方网站!
结直肠癌早期诊断有新思路
  健康报讯(记者 胡德荣)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王慧教授联合同济大学朱瑞新教授、中科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张国庆教授、复旦大学陈兴栋教授和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朱立新教授团队,针对结直肠癌患者肠道菌群的“四界”微生物组进行多中心队列研究,绘制了全球8个结直肠癌人群队列的“四界”微生物组图谱,发现结直肠癌特异的细菌—真菌互相作用的新机制。相关研究论文日前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自然·微生物学》杂志上。专家认为,该研究为结直肠癌诊断提供了基于微生物及其功能标志物的新方法。

  《临床肿瘤杂志》发布的2021年癌症统计报告显示,无论是在男性还是女性中,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位居第三,极大加重了社会负担。

  最近大量研究表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与肠道微生物组的改变密切相关,肠道微生物组包括细菌、真菌、古菌和病毒“四界”微生物组,而此前尚没有针对结直肠癌患者肠道菌群的“四界”微生物组开展的整体、客观、系统的研究。

  在该研究中,科研人员整合了全球8个国家/地区的结直肠癌队列,共1368例标本的宏基因组数据,不仅发现了可用于结直肠癌诊断的单界别微生物菌株标志物(27个细菌、20个真菌、20个古菌和21个病毒物种),还首次发现了准确性更高的多界别最小核心菌群(11个细菌、4个真菌和1个古菌)。此外,科研人员通过宏基因组功能预测,发现结直肠癌患者肠道菌群的D-氨基酸代谢和丁酸盐代谢水平显著升高。

  总之,科研人员不仅揭示了不同地域人群中普遍存在的结直肠癌特异的微生物标志物,验证了“四界”微生物组作为结直肠癌诊断辅助工具的可行性,还进一步提出了微生物及其相关功能基因作为治疗结直肠癌潜在靶点的可能性,为结直肠癌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提供了基于微生物及其功能标志物的新方法和新思路。



 
排行榜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版权所有:农村医药报网

蒙ICP备16001043号-3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8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