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农村医药网官方网站!
动脉粥样硬化“主凶”被揪出:BACH1基因可作为治疗新靶点
时间:2022-03-04 23:45:16   来源:健康报   浏览量:

  健康报讯(记者 孙国根)近日,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孟丹教授科研团队与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余波教授临床团队合作的一项纳入15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病人样本的研究首次发现,血管内皮细胞内的BACH1基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及血管炎症发生的“主凶”,这一成果为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难题提供了新靶点。相关研究论文已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循环研究》上。

  动脉粥样硬化是指动脉内壁血脂(主要为胆固醇)、钙沉积物等积聚而形成的斑块随时间增长导致血管壁增厚或硬化,是心脏病和中风的一大主要原因。孟丹介绍,虽然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已发现与冠心病发病相关的多个基因多态性位点,为冠心病的易感人群及患者的预防及诊治提供了新的依据,但这些多态性位点影响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机制一直未搞清楚。

  为此,孟丹、余波团队携手开展研究。他们首次发现BACH1基因是致病“主凶”,它的表达与冠心病发病风险相关,它在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和小鼠的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都呈现高表达。人体的血液循环在正常情况下属层流模式,但在血管分支处、创伤部位等血流扰动区域会形成“湍流”。研究团队还发现,“湍流”带来的血液与血管内壁摩擦力会增加内皮细胞BACH1基因的表达,促进调控因子YAP基因表达和血管的炎症反应进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研究团队为了验证其研究成果,敲除了小鼠血管内皮细胞的BACH1基因,结果发现小鼠的主动脉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缩小,炎症减轻。这表明BACH1基因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主凶”角色,也证实BACH1基因可作为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潜在的新靶点。

  余波表示,目前,他汀类药物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一线用药,属于临床一类广泛使用的口服降脂药物,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他们的研究还发现,几种用于胮血脂的他汀类药物可抑制BACH1基因及炎症因子的表达,进而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排行榜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版权所有:农村医药报网

蒙ICP备16001043号-3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8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