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农村医药网官方网站!
亳州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情况新闻发布稿

近年来,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我市紧紧围绕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不断深化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党建引领,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加强卫生健康行业党的领导。我市于2020年11月成立了市卫生健康行业党建工作指导委员会,承担全市卫生健康行业党的建设日常工作,建立了公立医院党组织负责人抓党建清单制管理和述职评议考核制度,将党建工作情况纳入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医院等级评审内容及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设置审核条件,严格进行把关审核。  

加强公立医院领导人员队伍建设。13家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均完成了党组织书记、院长分设和党委会会议、和院长办公会议议事规则制修订工作,建立了书记、院长定期沟通制度。9所设党委的公立医院均设立了纪委,配备了专职纪委书记。  

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坚持支部建在业务上,全市公立医院所有党支部均建在科室上,党员科室负责人均担任所在党支部的书记。三级公立医院均单独设立党委办公室、组织、宣传、统战、纪检等党务工作机构;其他设党委的公立医院均设立党委办公室、纪检机构,并明确专人负责组织、宣传、统战、群团等工作。持续抓好基层党建工作“领航”计划,切实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

加强行业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新一轮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印发《亳州市大型医院巡查工作方案(2021—2022年度)》。严格干部管理,重点岗位干部定期轮岗,开展医德医风教育;规范招标程序,严格执行招标采购制度;强化审计监督,每年公开招标会计师事务所对市属医疗机构的财务状况开展第三方审计,督促审计问题整改。加强监督检查,全年开展专项整治督查6次。

二、多措并举,着力推进医药卫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一)构建强大的公卫卫生体系

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完善疾控机构激励机制,将疾控机构纳入“公益一类保障、二类绩效管理”模式。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全市疾控机构新增编制68个,新招聘公卫人员55人,网络直报系统覆盖147家医疗机构和5家疾控中心。积极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疾病预防职责,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组成临床医生、护士、公卫人员等团队,以团队方式进行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工作。

增强早期监测预警能力。完善智慧化预警多点触发机制,市级将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纳入“城市大脑”,建立各部门防控数据的实时采集、汇聚共享机制,疾控机构与各级医疗机构、公安、海关、交通、外事等联防联控部门实现信息共享联通,利用大数据引擎,提升传染病等早期筛查和临床预判能力;加强传染病报告管理,做到每月分析疫情、每季度通报、每半年督查,报告单位正常运行率、有效证件完整率等网络报告指标均为100%。持续做好传染病监测防控,结合传染病季节流行特征,加强学校、托幼机构、流动人口聚集地等重点地区、重点场所和重点人群的传染病监测,持续做好流感样病例、感染性腹泻等监测报告工作。今年以来,报告流感样病例6877例、采集标本961份,检出阳性标本9份。严格进口物品监管,依托市、县区市场监管力量,组建排查小分队85个,采取“翻箱倒柜”方式,开展全覆盖市场排查,累计检查食品生产经营主体31850家次,立案查处11家、涉及进口冷链食品31.25吨。加快推进监管仓建设,三县两区全部建成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仓,组建了核酸检测、预防性消毒和驻仓监管三支队伍,严格实施“批批覆盖、件件检测”核酸检测,累计采集人、物、环境标本35.73万份。严格零售药店监管,落实“一退两抗”药品处方销售、实名登记制度,累计排查“一退两抗”28种药品实名登记购药35.23万人次。

提升重大传染病救治能力。加强医疗救治能力,将市人民医院设置为定点救治医院,投入1125万元用于定点医院改造工程,配备救治床位数800张。加强医疗机构传染病区和传染科建设,成立医疗救治专家组,规范配备医务人员,配足急救、检测设备,做好急救药品储备。目前,全市符合治疗条件的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接受抗病毒治疗率96.29%,结核病患者病原学阳性率52.10%,全市22剂次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报告接种率均达95%以上。2021年5月涡阳县作为迎接世卫组织消除疟疾考核认证的现场之一,顺利通过验收。

深化爱国卫生运动。坚持把创建全省卫生城市作为爱国卫生运动的工作抓手,深入持久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等11项必备条件全面达标,爱国卫生组织管理、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等8个方面已基本达到安徽省卫生城市标准。2021年,全市新创建市级健康镇1个、市级卫生镇2个、省市级卫生村(社区)33个和省市级卫生先进单位25家。

(二)加快补齐医疗卫生服务短板

推动市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2021年,市政府与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签署合作协议,共建省级中医区域医疗中心,9月9日正式挂牌成立。12月,市中医院、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正式确定省级中医区域医疗中心合作建设方案,合作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

加快专科医院建设和社会办医发展。2021年,亳州市继续加大医疗卫生财政投入,持续推进总投资约66亿元的医疗卫生健康事业“三年提升、两年巩固”行动,筹建的88个项目已建成60个、正在建设25个、谋划推进3个,市第二人民医院、市儿童医院、市人民医院急诊大楼正在进行内部装修,市肿瘤医院、市中医院二期工程等有序推进。

夯实基层医疗卫生基础。积极推进城市社区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民生工程,全市598个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机构、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达标,完成率103.46%。出台《加强村医队伍建设三年行动方案》,乡村医生岗位培训5165人,完成率100%;执业(助理)医师村医进修239人,完成率100%;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修6人,完成率100%。严格落实村医养老保险待遇,为贫困村招录医学本科毕业生14人并纳入编制管理。

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2020年起,市政府每年安排财政资金200万元,专项用于中医药事业发展,其中:分别拨付各县区35万元,用于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医诊疗设备配备。持续做好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完成1300多个村卫生室医务人员培训任务。目前,全市设立国医大师工作室3个、全国名中医工作室2个,共有全国老中医药专家1人、全国基层名中医工作室指导老师3人、省级名中医8人、省级基层名中医7人。

(三)持续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

完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利辛县人民医院等3家医院列入省级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医院。试点以来,3家医院分别新建内部管理制度54个、34个、26个,分别修订完善内部管理制度44个、38个、30个,分别废止内部管理制度2个、8个、3个。三级公立医院总会计师实行委派制度,由同级财政落实工资待遇 。

深化县域医共体改革。完成全市紧密型医共体2020年度绩效考核,开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成效“回头看”。深化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成效,做到医共体内部人财物三统一,设立单独的财务核算账户,实行统一管理。按照统一用药范围、统一网上采购、统一集中配送、统一药款支付、统一药学服务的要求,加快推进紧密型医共体中心药房建设,实现全覆盖。2021年1-10月份,全市住院817550人次,其中县域内住院682857人次,县域内就诊率83.52%。

推进城市医联体改革。统一规划医联体网格化布局,以区为单位、以街道(乡镇)为单元,将谯城区、高新区城区医疗卫生服务划分为若干个网格,分别组建亳州市人民医院、亳州市中医院紧密型城市医疗联合体。依托亳州市中医院省级中医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逐步把特色中医服务扩大到亳州市第五人民医院、亳州市妇幼保健院、康复和养老机构、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等,以中医药为纽带,将城区内各医疗机构的中医药及中医康复服务等串联起来,逐步形成别具一格的亳州中医药医联体特色。

健全药品供应保障制度。率先组织全市12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组成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采购联合体,以亳州市人民医院为牵头单位,具体实施国家和省谈判药品、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工作。严格执行国家集采药品规定,涉及5个批次、218个品种;省谈高值耗材与国采高值耗材共3批,涉及脊柱、人工晶体、关节、心脏起搏器、冠脉支架5个类别共417个产品。

完善全民医保制度。出台《亳州市城镇职工大病保险工作实施意见》,建立亳州市城镇职工大病保险制度。实行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待遇。率先在全省实施网上征缴参保费,有效避免职工、城乡居民重复参保,打通了医保缴费最后“一公里”。完善定点医药机构协议管理制度;开展“同病同保障”“药品费用直接结算”“日间病床”“养老机构门诊基金统筹共济”“慢性病按人头付费”等5项改革试点。建立了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全市统一病种359个。制定《亳州市中医门诊适宜技术和住院优势病种支付方式改革试点实施方案》,选择中医门诊适宜技术病种15个、住院优势病种8个,实行按病种付费。

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连续两次下调全市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项目价格,调整雾化吸入等8项医疗服务项目规范及价格,对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自主定价项目进行备案公示,制定数字影像服务项目试行价格,支持市人民医院按规定提供特需服务。

创新综合监管制度。严格落实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不良执业行为记分制度,开展强化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专项行动、规范医疗机构诊疗服务行为和欺诈骗保专项整治。今年以来,开展公立医院年度考评、临床路径季度考评、综合医疗质量督查、药事、护理、院感、血液透析、临床用血、民营医院医疗质量、处方点评、暗访等督查60多次;办理行政处罚案件494件,罚没款金额254.1万元;查处医保违规案件1208起,追回基金6413.02万元,约谈555家、整改910家、暂停结算143家,移送司法机关4人。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做好深化医疗体制改革任务,落实国家医改决策部署,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广三明医改经验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化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依据《“十四五”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制定未来五年我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基本实现“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人人享有更加充分的医疗卫生服务,切实提高群众的获得感、认同感。

排行榜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版权所有:农村医药报网

蒙ICP备16001043号-3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8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