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农村医药网官方网站!
“一院多区”路在何方
健康报首席记者 姚常房

  “这是一项规范性政策,对公立医院分院区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政策出台后,个别不规范的做法要及时治理。”国家卫生健康委相关部门负责人强调,多院区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5~10年的积淀,医院要想发展多院区,前提是“练好内功”。

  1月3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2021—2025年)》,首次提出公立医院分院区概念。“分院区”的亮相,标志着“一院多区”正式进入规范管理和稳步发展时代。政策出台后,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近日,前述负责人在接受《健康报》记者专访时就各方热议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解答。

新概念提出有何考量

  出台“一院多区”政策,最直接的背景是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2020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局长焦雅辉接受《健康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后,可能要探索公立医院的单体多院区模式。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协和医院等,都是一个主体多个院区。这种模式的一大好处是,在发生新冠肺炎疫情时,可以快速征用一个单独院区,把它转换成收治重症患者的定点医院。

  国务院办公厅在2021年发布的《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支持部分实力强的公立医院在控制单体规模的基础上,适度建设发展多院区,以便发生重大疫情时迅速转换功能。

  “实现功能转换,是‘一院多区’建设的核心功能之一。”前述负责人表示,疫情发生时,主院区投入救治,势必会影响老百姓的日常就医需求。如果有独立的院区承担疫情防控任务,主院区日常业务就能正常进行。各地疫情防控和救治实践已经证明,优质医疗资源发挥着核心作用,分院区适时进行功能分割意义重大。“不仅是疫情防控,未来如果发生自然灾害等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院区所有病床和空间都可以很快用来应急救援。此时,新院区空间大、配套设施齐全的优势就可以得到发挥,方舱、医疗队等都可以从容进驻,甚至院区周边的设施必要时都可以投入使用。”

  我国优质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区域配置不均衡,是“一院多区”设置的又一重要背景。去年3月发布的《2019年度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国家监测分析有关情况的通报》,分析了全国三级公立医院2016—2019年病案首页数据。2019年全国三级公立医院异地就医患者588.2万例,占年度出院患者的6.74%,与2018年基本持平。住院患者跨省异地就医现象仍然存在。

  优化医疗资源布局,是“一院多区”的另一个功能。“公立医院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大型公立医院要重新审视和规划自己,做好功能调整、资源统筹布局,进一步凸显特色。”在该负责人看来,“一院多区”给了实力强的医院一次“自我革命”、突破自我的机会。同一医院可以在不同院区之间统筹资源,优化功能布局,提升资源使用效能。分院区发展时,可以采取大专科小综合模式,让优势学科更精更强。

  对各地来讲,“一院多区”也是一次优化医疗资源布局的好契机。前述负责人表示,远郊或新区是城市未来拓展方向,政府要办一家医疗机构,应以综合类别为主。原来就有多家三级医院、功能成熟的区域,要举办当地老百姓特别有需求的专科医院,或是本院区想要进一步发展的专科。同时,各地在制定规划时,要以办院所在地的实际需求为前提,出台院区功能定位方面的具体指引。

是否会刺激医院扩张

  到2025年年末,符合条件的公立医院举办分院区不得超过3个;新增分院区的,每个分院区的床位数量不低于二级同类别医院最低要求、不高于《指导原则》确定的同级综合医院床位最高标准,各分院区总床位数不超过2020年年末主院区编制床位数的80%。从《指导原则》给出的这几个数字可以看出,国家对多院区发展的支持是有条件的,并非完全放开。事实上,如果盲目建设、摊大饼,对医院能力提升的贡献率也很有限。

  “办分院,不是越多越好,需要量力而行。”前述负责人指出,所有分院床位总量要有一定限度,床位数不能超出医院承载范围,人员配比也应符合主院区级别类别要求。具体来讲,设置与主院区同类别分院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数量与床位数量比例应当符合主院区所属级别类别医院的基本标准;综合医院设置专科型分院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数量与床位数量比例应当符合相应三级专科医院的基本标准,“避免出现摊薄、稀释优质医疗资源的问题”。

  “为了让医疗机构知道什么阶段才能考虑建设发展新院区,而非一哄而上,国家层面希望在起步阶段做好规范,让医院按标准、统一步调发展,而不是乱而后治。”前述负责人表示,文件出台前已有部分医院探索发展“一院多区”,探索经验为国家层面制定政策提供了重要的实践依据。政策出台后,这些医院可按“老人老办法”加强管理,而新政策聚焦于规范新院区建设、行政管理、内部资源调配、质量同质化等。

  如何判断医院是否适合建分院?《指导原则》给出了可以快速自测的公式,提出了床位需求系数R,充分考虑公立医院服务半径、服务人口、服务需求、运行效率等因素,测算医院所处发展阶段。其中,R≤1,医院暂不适宜建设分院区,应当强化内涵建设,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效率;1<R<1.3,医院重点开展改善性建设,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提升服务效率,视情况可进行人才储备;R≥1.3,医院在人员储备基础上,视情况发展分院区,控制单体院区规模。

  “如果某医院在开展双向转诊、上下联动的基础上,运行效率足够高,平均住院日持续下降,床位使用率处在较高水平,但患者仍旧一床难求,这时候医院就可以考虑举办分院区了。”该负责人也表示,倘若医疗机构运行效率偏低,平均住院日居高不下,床位使用率偏低,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成绩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那说明其还未到“一院多区”发展阶段,要重点加强内涵建设,继续提升服务能力。“下一步国家层面将出台进一步规范‘一院多区’设置建设的具体细则,促进其健康发展。”该负责人说。

  对有些地方担忧“巨无霸”医院跨省多地建分院的情况,该负责人表示,除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以及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单位、承担北京医疗卫生非首都功能疏解任务的项目单位外,其他医疗机构不能跨省设立分院区。

发展中应该注意什么

  新政出台后,几家欢喜几家愁。有些想扩建分院区的医院,可能被拦在了门外;而有些符合条件的医院,或许被点燃了建设分院区的热情,想抓住机遇,再往前走一步。在建设分院区的过程中,该注意些什么?

  相比医联体等,国家对“一院多区”的准入给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如分院区属于非独立法人,其人、财、物等资产全部归主院区所有。前述负责人强调,以医院“分部”形式设立且拥有独立法人的机构,不属于分院区范畴;未达到“一定床位规模的院区”,如公立医院举办的基层医疗服务延伸点、门诊部、未设置床位的健康体检中心等,实质上是公立医院的服务延伸,也不属于分院区;医联体、医院托管、合作举办、协议合作、对口支援等合作医疗机构,是独立法人机构,也不是分院区。“目前医院之间、医院和政府间的合作形式、模式多样,但不管什么样的合作类型,其主要目标都是服务于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服务于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需求,服务于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对于不同模式,要按照相关政策,区别性地给予引导和规范。”

  “一院多区”会不会让医院运营压力陡增?该负责人表示,医院管理成本、运营成本可能会发生变化,这一点是确定的。但是,设置分院区带来的成本上升和资源集约共享带来的成本下降,是一种辩证关系,处理好这种关系,就能做好医院的运营管理。该负责人介绍,多院区发展中,医院可以建立共享资源中心,如消毒供应、影像、心电、病理等中心,一套人马可以服务于两个甚至更多院区,这显然会极大提升医院运营效率和效益。“而且,多院区管理后行政人员减少,更多医务人员投入临床,会形成一种良性互动。实际上,医院控制成本的关键是要加强内部管理,关键是做好资源调配。”

  政策出台后,有医院还有一个担忧:目前支持规范多院区发展的力量主要是卫生健康部门,然而推动“一院多区”建设并非一个部门就能完成,希望多院区发展在地方政府的统筹协调下进行。

  “政府是公立医院办医主体,要强化政府办医主体责任。”该负责人指出,公立医院规划布局是政府责任,政府要对符合“一院多区”发展条件的医院给予支持和扶持,统筹协调医保支付政策、土地、编制流转、资金投入等保障机制。



 
排行榜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版权所有:农村医药报网

蒙ICP备16001043号-3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8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