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农村医药网官方网站!
严管重罚 扎紧“消”字号监管的笼子
王  琦(疾控工作者)

  最高检第八检察厅近日挂牌督办了一批“消”字号产品抗(抑)菌制剂非法添加药物公益诉讼案件。“消”字号是经地方卫生部门审核批准的卫生批号,属于卫生消毒用品范畴,产品主要用于杀菌。相比“妆”字号和“药”字号,“消”字号产品的门槛低很多,不用进行临床试验,企业无须标出产品所有成分。于是,不少企业钻空子,注册申请“消”字号生产许可证,而在产品中擅自添加激素等化学物质,并宣称具有护肤功能或治疗效果。

  据报道,有孩子家长购买的“特护抑菌霜”激素超标,使5个月大的孩子用后出现了脸肿大现象,并伴有发育迟缓、多毛等症状。当地相关部门调查后认定该产品卫生安全评价不合格,对涉事店铺罚款4000元,并责令其整改。中国消费者协会也曾发布消费警示,建议消费者在为宝宝购买此类产品时谨慎挑选。

  不过,遏制“消”字号抗菌制剂非法添加药物的乱象,不能单靠消费者擦亮眼睛,还必须提高违法成本,让违规企业付出沉重代价,从源头杜绝非法添加行为。“消”字号产品非法添加禁而不止,关键在于违法成本低。根据《消毒管理办法》,产品卫生安全评价不合格或产品卫生质量不符合要求的,由县级以上地方行政部门责令消毒产品生产经营单位限期改正,可以处5000元以下罚款。相比非法添加的巨大获利,最高5000元的罚款可谓是无关痛痒。

  提高违法成本,还要追究企业的赔偿责任。《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3倍。《产品质量法》规定,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受害人人身伤害的,侵害人应当赔偿医疗费、治疗期间的护理费、因误工减少的收入等费用。在这方面,消费者个体的索偿很重要,有关部门的公益诉讼更不可缺位。

  针对抗(抑)菌制剂中非法添加药物的现象,最高检挂牌督办一批相关案件值得点赞。这一方面可以督促行政机关依法履行职责,追究违法企业的法律责任;另一方面也可以查找监管机制漏洞,向有关部门提出司法建议,进一步扎紧“消”字号监管的笼子。



 
排行榜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版权所有:农村医药报网

蒙ICP备16001043号-3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8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