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严抓好疫情防控:坚持科学精准推进“动态清零”
□ 健康报评论员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给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带来的威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旗帜鲜明地指出,坚持科学精准、“动态清零”,要提高科学精准防控水平,不断优化疫情防控举措,加强疫苗、快速检测试剂和药物研发等科技攻关,使防控工作更有针对性。
抗疫两年多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指挥下,根据新冠肺炎疫情变化,诊疗方案、核酸检测组织实施指南等与时俱进作出科学调整,更加科学的防控举措不断出台:不搞“大水漫灌”,在24小时内完成划定范围的区域核酸检测任务;推广“抗原筛查、核酸诊断”监测模式;对轻症病例实行集中隔离管理,科学降低解除隔离的标准;启动新冠疫苗序贯加强免疫接种……科学精准的抗疫部署,为的是筑起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铜墙铁壁。
抗疫实践启示我们,科学防控、精准防控是最有效果、代价最小的防控,在确保防控工作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同时,也保障“动态清零”迅速有效,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保障。
“动态清零”的目标是以最低的社会成本,在最短的时间内控制住疫情,核心是快速反应、精准防控。快速反应的“快速”体现在快速发现、快速处置、快速阻断;“精准”体现在疫情防控的流调排查、隔离管控、社区防控、临床救治等全链条的各个环节。实践表明,坚持科学精准、推进“动态清零”,能够最大限度平衡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传染病防控的经典做法是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尤其要注意,在底数不完全清楚、情况不完全明朗的形势下,只有以“防控措施之快、之坚决”制“病毒传播之快、之隐匿”,才能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如果片面理解“精准”、宽松把握“动态”,简单地认为风险区域划分越小越好、密接次密接人员划定越少越好,就会陷入被动的局面。
在疫情防控工作进入全链条精准防控的“动态清零”阶段后,立足抓早抓小抓基础,各地各部门各方面要继续组织开展经常性的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处置水平和协同实战能力,强化重点环节的风险监测与排查。
在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细落实的同时,还要防止政策在执行中出现走样变形和个别地方“一 刀切”“层层加码”等问题,为保障人民群众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