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新冠肺炎已造成全球4.9亿人感染,死亡人数已达618万,且随着新冠病毒变异株的扩散,对我国将造成新的冲击与影响;新近上海、吉林等地“疫波”再起,警示国人与新冠的战疫仍在进行时。无疑,战胜疫情,非常重要的一环就是要尽早查出新冠感染者,以利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所进行的关于新冠检测主要方法有三:抗原检测、抗体检测、核酸检测,这三种检测方法科学精准的实施,对于及时发现感染者、锁定感染范围、降低感染传播风险,落实早发现、早隔离、早救治各项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就新冠三种检测方法用于早期诊断新冠而言,抗原检测其敏感性比核酸检测“低”,而抗体检测比核酸检测“迟”,故核酸检测是当下新冠诊断的金标准。为加深人们对核酸检测的认知,分清三种检测方法的长与短,从而做到心中有数变为自觉的行动。
抗原检测,是利用针对新冠抗原蛋白制备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对呼吸道、消化道等样本中的新冠抗原蛋白进行直接检测的方法。新冠抗原检测兼具方便、快速和低价这三项优势,而相较于抗体检测,抗原检测可对刚出现感染症状的患者进行及时检测,可对疑似人群进行早期分流和快速管理;但相对于核酸检测其敏感性低,就是说一个人如果感染了新冠病毒,病毒的含量在咽部达到一定水平才能被检出;因抗原试剂性能、患者发病时间及其免疫状态、病毒载量和人群患病率等因素都可影响抗原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比如,在低患病率环境中,假阳性结果的风险性很高,列如一个地方新冠患病率0.5%时,在无症状人群中用最敏感的试剂检测,阳性预测值为11%~28%,意味着7/10~9/10的结果是假阳性,1/2~1/3的病例被漏掉。在高患病率人群中应选择高性能试剂,且尽可能在症状出现7天、病毒载量较高的情况下使用,尤应注意变异病毒株可能导致抗原性改变,因而可能造成早期针对原始毒株研发的试剂检测失效。
抗体检测,是针对患者血液中是否存在新冠特异性抗体(IgM/IgG)的检测方法。其最主要的特点是检测耗时短、准确性高,但只有在患者感染后1周后才产生可被检测的抗体,相对于核酸检测时间延迟。因此,抗体检测存在有检测窗口期、只能做既往感染判别、不适用于复阳患者和再次感染患者的检测等问题,主要作为辅助诊断的手段。抗体检测应用中,医生们多通过对新冠患者核酸及抗体的检测是否阴性,作为评估出院的参考。有一种简便型抗体检测,只需一张试纸即可,具有操作简便、结果直观等优点,适合于人群筛查。
核酸检测,是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对上呼吸道样本中病毒RNA进行检测的方法。其特点是高特异性、高灵敏度和感染前期可检测。核酸检测相较于抗原检测敏感性高,相对于抗体检测时间靠前,故在早期诊断新冠时作为金标准。但核酸检测结果受许多因素影响,有资料显示,对新冠患者的检测阳性率仅约50%,同时,对轻症、复阳和无症状患者的检测阳性率更低(约为20%)。除此以外,核酸检测还有检测耗时长、易污染、人员技术条件依赖高等问题,对大规模人群筛查的成本极高。因此,在充分认识核酸检测作为早期诊断新冠的主要方法同时,尚应不断补充发展更具效率的检测手段。
(作者:王立祥,中华医学会第十届科学普及分会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心肺复苏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健康管理协会健康文化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心肺复苏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原急诊科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