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农村医药网官方网站!
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创新技术修补“心门”

  人工血管与人工瓣膜是心脏外科常用的医疗耗材。凭借多年临床经验,湖北省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院长陶凉及其团队创新技术手段,将二者结合,使小号“心门”用上了大号瓣膜,挽救了患者的生命。

解决“小门框”“大瓣膜”问题

  不久前,60岁的黄女士到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复查。令人欣喜的是,她的心脏“大门”恢复得不错。

  10多年前,46岁的黄女士反复胸闷、气短,走几步路就疲乏无力。在某医院检查后,医生确诊她患了风湿性心脏病。检查发现,黄女士的心脏瓣膜坏了两个,且受损严重。在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专家为她置换了主动脉瓣和二尖瓣。术后,黄女士很快恢复心脏功能。

  2020年,黄女士再次出现胸闷、气短、头晕等症状。当年6月,她又来到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检查。该院心外科副主任医师宋来春发现,黄女士的主动脉瓣、二尖瓣出现了严重功能障碍。宋来春表示,黄女士唯一的治疗方法是再次手术,摘掉以前的机械瓣,并置换新的瓣膜。

  可是,二次手术难度很大。在选择瓣膜型号上,医生只能考虑比上次更小的机械瓣。更为棘手的是,黄女士想置换生物瓣膜,以此避免今后因服用抗凝药物带来的困扰。

  陶凉及其团队反复评估后,决定通过“衬裙技术”,让这颗心脏用上大号的生物瓣膜。

  术中,专家扩大两扇心脏“大门”的“门框”,将生物瓣膜缝合固定在长约1厘米的人工血管内,再使其翻转还原。这样一来,生物瓣膜像多了条“衬裙”。虽然看似不起眼,但缝合在心脏“大门”处的生物瓣膜可以很好地解决“小门框”“大瓣膜”的问题。

将创新技术推向全国

  “这是我院自主研发改良的新技术——‘衬裙技术’。该技术让特殊患者有了更多的治疗选择。”陶凉说。

  据介绍,心脏瓣膜疾病是主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在无法修复心脏瓣膜的情况下,医生只能用置换人工瓣膜的方式来代替心脏的“大门”,让其发挥自动开合的功能,负责血液正常流向。

  在临床中,有些特殊患者体形偏小(如女性、幼儿等),有些患者心脏瓣膜置换后会出现瓣膜功能障碍,这使得此类患者在初次或再次进行瓣膜置换术时会面临瓣膜与患者不匹配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突破技术局限,作为中国“金刀奖”得主的陶凉一直在思索并尝试着。他和他的团队利用现有的医疗耗材“做加法”,给人工瓣膜加上“衬裙”,以便最大限度地利用自身瓣口,让完成大尺寸的人工瓣膜置换术成为可能。

  参与该项工作的宋来春介绍,动物标本实验、动物活体实验等都证实了该技术具有不错的效果。2018年,该院将瓣膜“衬裙技术”用于临床。在此过程中,团队严格控制手术适应证,并建立了严格的随访制度。多年来,来自全国的150多名患者从中受益。同时,医院也将该技术推广至全国多个心脏中心。

  陶凉表示,从最开始“衬裙技术”用于置换主动脉瓣,到后来用于置换二尖瓣,再到现在可以同时用于置换主动脉瓣和二尖瓣,该技术在应用中得到不断完善。如今,利用该技术进行治疗的患者形成血管翳的风险大大降低,远期需要再次干预的风险也随之下降。

  目前,该技术正在进行科研成果转化,有望在进入市场后让更多患者受益。

  (吕惠 宋蒙)



 
排行榜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版权所有:农村医药报网

蒙ICP备16001043号-3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8号

'); })();